当归(一钱五分) 桂枝(一钱五分) 芍药(一钱五分) 细辛(一钱五分) 甘草 木通(各一
钱)
上作一服。枣一枚。同煎。去渣服。
葛根解肌汤治发热而渴。
葛根(二钱) 黄芩(二钱) 白芍药(二钱) 甘草(一钱五分) 桂枝(一钱五分) 麻黄(去根
二钱)
上作一服。姜三片。枣二枚。煎温服。如脉浮。再服取汗
十味芎苏散治非时伤寒。头痛。发热。恶寒。
川芎(一钱五分) 紫苏 干葛(各八分) 桔梗(一钱) 柴胡(一钱) 茯苓(八分) 甘草(
五分) 枳壳(八分) 陈皮(八分) 半夏(一钱二分)
上作一服。姜枣煎。温服。取汗为佳。
人参羌活散治伤寒头痛。骨节烦疼。恶风发热。有汗无汗皆可用。此解利非时伤寒伤风。太
阳阳明少阳三经之药也。
人参 前胡 川芎 独活(各一钱半) 羌活 柴胡(各二钱) 枳壳 桔梗 茯苓 甘草(各一钱)
上作一服。生姜三片。水煎热服。
神术散治四时伤寒瘟疫。头疼身痛。恶寒发热。鼻塞声重。
苍术(五钱) 川芎 白芷 本 羌活(各一钱五分) 细辛 甘草(各一钱)
上作一服。姜三片。葱白三根。同煎热服。
茵陈五苓散治伤寒发黄。一服其黄从小便出也。
茵陈(五钱) 白术(一钱五分) 茯苓 猪苓 泽泻(各一钱) 桂(五分)
上作一服。水煎服。或用五苓散为末。茵陈汤调下。
四逆散治少阴四逆。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痛。
柴胡 芍药 枳壳 甘草(各一两)。
或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咳者。加五味、干姜、悸者。加桂、腹痛。加附子、泻利
重者。浓薤白汤调下。
正阳散治阴毒面青。四肢冷。
附子(一两) 干姜 甘草(各二钱五分) 麝香(一钱另研) 皂荚(去皮弦子酥炙一钱五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钟。煎五分。去渣热服。



<目录>卷之四\附载名方

<篇名>暑湿门方(计方二十八条)

属性:生脉散夏月常服。以救天暑之伤庚金也。
人参(三钱) 麦门冬(二钱) 五味子(一钱)
上作一服。水煎。不拘时服。
大顺散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受湿。霍乱吐泻。水谷不分。
甘草(三两) 杏仁(四钱) 干姜(四钱) 肉桂(四钱)
上先将甘草。用白糖蜜同炒黄熟。次入干姜同炒。复入杏仁同炒。候杏仁不作声为度。取起
出火毒。再入肉桂合和一处。捣为末。每服三钱。水一钟。煎七分。温服。如烦躁。以井花
水调下。或以沸汤点服亦可。
益原散治中暑身热。小便不利。
滑石(桂府者六两) 甘草(一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加蜜少许。井水调下。如欲发汗。以葱白淡豆豉汤调下。
五苓散治伏暑。身热。烦渴。吐泻。小便不利。此分阴阳药也。
白术 茯苓 猪苓(各一两五钱) 泽泻(二两五钱) 桂(五钱或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沸汤调下。或 咀。每服七八钱。水煎服。
参苓平胃散治暑湿伤脾。泄泻。脾胃不和。不伏水土。
人参(一两) 白术(二两) 白茯苓(二两) 浓朴(二两) 甘草(一两) 陈皮(二两) 苍术(
三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米饮调。或 咀。每服七八钱。水煎服亦可。或用神曲打糊
为丸每服八十丸。米饮下亦妙。
保和丸治食积。虚者。以补脾药调之。
山楂(二两) 神曲 半夏 茯苓(各一两) 陈皮 萝卜子(炒) 连翘(各半) 一方加白术。
(二两) 名大安丸。
上为细末。神曲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米饮下。
木香槟榔丸治一切气滞。心腹痞满。大小便结滞不快。
木香 槟榔 青皮(去白) 陈皮 枳壳(麸炒) 莪术 黄连(各一两) 黄柏 香附 大黄(
各三两) 黑牵牛(生取头末四两)
上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后生姜汤下。
清暑助行丸夏月出行服。此能清暑爽神
川百药煎(一两五钱) 人参(三两) 甘草 麦门冬(去心) 乌梅肉 干葛粉(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鸡头实大。每服二丸。含化能解暑。
渗湿汤治寒湿身重腰冷。小便不利。大便泄泻。此坐卧湿地。或阴雨所袭也。
白术 白茯苓 苍术(各二钱) 陈皮 干姜 甘草(各一钱) 丁香(二分)
上作一服。加枣一枚。煎服。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少阴脉沉。发热。兼理寒湿。
麻黄 细辛(各一钱五分) 附子(二钱五分)。
上作一服。先煎麻黄一二沸。次下二味同煎服。
吴茱萸汤温中。去湿。止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