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腹俱痛。吐痢俱作。甚则转筋入腹遂毙矣。盖此症乃阴阳反戾。清浊相
干。阳气暴升。阴气顿绝。治之则宜温暖。切禁寒凉。转筋以阳明养宗筋。属胃与大肠。今
暴吐下。津液顿亡。外感四气。内伤七情。饮食甜腻。攻闭诸脉。枯削宗筋。失养必致挛缩
。甚则舌卷卵缩者。难治也。又有干霍乱者。忽然心腹胀满。绞刺疼痛。蛊毒烦冤。欲吐不
吐。欲利不利。顷刻便至闷绝。最难治。死在须臾。以其升降不通故也。惟吐法最良。或下
之亦妙。吐下后。以二陈加参术调之。
治 霍乱。乃阳明症。宜和中平胃为主。治以生姜理中汤最妙。吐利转筋。胁下痛。脉弦者
。木克土也。平胃散。加木瓜主之。吐利转筋。腹中痛。体重。脉沉而细者。四君加白芍药
干姜主之。四肢厥冷。脉微者。附子理中汤主之。身热烦渴者。钱氏白术散。转筋者。男子
宜以手挽其阴。女子以手牵其乳。此千金妙法也。大抵此症急无药。惟陈氏吐法最佳。后随
症调理。
方 六和汤治伏暑霍乱。
人参 白术 半夏 杏仁(各八分) 甘草(四分) 砂仁(六分) 藿香 木瓜 茯苓 扁豆
浓朴(各一钱) 香茹(一钱五分)
上作一服。用生姜三片。枣一枚。水一钟半。煎八分。不拘时服。
不渴。腹痛。吐利。加干姜(七分)。
渴而腹痛。吐利。加干葛(八分)、泽泻、滑石(各七分)、麦门冬(八分)、五味(五分)。
转筋。加酒当归、酒红花(各七分)、黄芩(八分)。
四肢厥冷。脉微者。加干姜、附子(各一钱)。
又方 三因吐法用治霍乱。并干霍乱。急无药者。此法极妙。用极咸盐汤二升。热饮一升。
刺口探令吐宿食尽。不吐更服。吐讫仍服。三吐乃止。此法胜于他法远矣。世俗鄙而不用。
坐视其死。哀哉。吐后以二陈汤。加参术调理。万无一失。



<目录>卷之二\暑门

<篇名>泄泻

属性:脉 右关脉弦大。或弦濡而滑。为泄泻。脉数疾为热。沉细为寒。弦而迟者气泄。心脉止者
惊泄。诀云。下利微小即为生。脉大浮洪无瘥日。
症 经曰∶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又曰∶湿多成五泄。戴氏云∶有飧泄者。谓水谷
不化而完出。湿兼风也。溏泄者。渐下污积粘垢。湿兼热也。 泄者。利下澄澈清冷。小
便清白。湿兼寒也。濡泄者。体重软弱。泄下多水。湿自甚也。滑泄者。久下不能禁。因湿
胜气脱也。若此有寒热虚实之不同。其可执一而治之乎。
治 按戴氏云∶泻水腹不痛者。湿也。宜四苓散。加二术。饮食入胃不住。完谷不化者。
气虚也。四君子汤。加白芍药、升麻、腹痛。泻水。肠鸣。痛一阵泻一阵者。火也。四苓散
。加芩、连、木通、或泻或不泻。或多或少者。痰也。二陈加苍白术、海石、青黛、黄芩、
神曲、或用吐法。腹痛甚而泻。泻后痛减者。食积也。轻者。保和丸。重者白术、枳实、山
楂、神曲大黄、消而下之。后用参苓平胃散调之。大抵治泻通用胃苓汤。随症加减。
方 胃苓汤治泻通用。
浓朴 苍术(各一钱) 白术(一钱五分) 陈皮(八分) 甘草(炙三分) 茯苓(八分) 猪苓 泽泻
车前子(各七分) 桂(三分)
上作一服。姜一片。红枣一枚。水一钟半。煎八分。食远服。
夏秋之间。温热大行。暴注水泄。加黄连、扁豆(各八分)、升麻、山栀、木通(各五分)、白
芍药(一钱)。
发热燥渴。加葛根、石膏、滑石(各一钱)。
黄胆。小便赤涩,加茵陈、石膏(各一钱)、山栀、木通、白芍药(各八分)。
饮酒便泄。此酒积也。加白芍药、黄连、扁豆、干葛(各一钱),去桂。
寒月溏泄清冷。腹痛。或伤生冷冻饮料食者。加神曲、麦芽、砂仁、益智、木香(各七分)、干姜
(五分)。
久泻胃气下陷者。去猪苓、泽泻、车前子,加人参、黄 、白芍药(各一钱)、升麻、柴胡、羌
活、防风(各四分)。
久泻。脾胃虚滑不禁。加肉豆蔻(一钱)、诃子(八分)、木香、干姜(各五分)。
久泻。胃虚膨闷。干呕者。加藿香、砂仁、半夏、干姜(各七分),去猪苓泽泻、车前子。
热甚下泄如热汤者。加芩连、木通、滑石(各八分),去桂、腹中 痛。下泄清冷。喜热不渴
。此寒泻也。倍桂,加干姜、肉果(各八分)、木香(五分)、寒甚者。附子理中汤。(方见寒
门)。
久泻谷道不合。或脱肛。此元气下陷。及大肠不行收令而然也。本方去浓朴、苍术、猪苓泽
泻、车前子,加人参、芍药、神曲、诃子、肉果、乌梅、五倍子(各等分)为丸。防风升麻
汤下。完谷不化。属热。加芩连、滑石(各一钱)、属气虚者。加人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