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以名方。其佐以太、








<目录>上卷\温剂

<篇名>术附汤

属性:白术四两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生姜二两(切) 大枣
十二枚
(擘)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法〕,分温三服〔法〕。初服其人觉身如痹,半日

使
湿胜于风者,用术附汤。以湿之中人也,太阴受之,白术健脾去湿,熟附温经去湿,佐
以姜



<目录>上卷\温剂

<篇名>桂枝附子汤

属性:桂枝四两(去皮) 熟附子三枚(炮,去皮脐,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切) 大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法〕,分温三服〔法〕。
桂枝附子汤,两见篇中,一治亡阳,一治风湿。治风湿者,以风为天之阳邪,桂枝、甘
草辛
固心
用之



<目录>上卷\温剂

<篇名>甘草附子汤

属性:甘草二两(炙)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白术二两 桂枝四两(去皮)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日三服〔法〕。
甘草附子汤,两表两里之偶方。风淫于表,湿流关节,阳衰阴胜,治宜两顾。白术、附
子顾
解也



<目录>上卷\温剂

<篇名>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属性: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
(炮,去
皮,
上五味, 咀〔法〕,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恶寒止,停

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者,下后微恶寒,显然阳气涣散于中下矣,当急救其阳,毋暇顾恋
阴气
之策



<目录>上卷\温剂

<篇名>甘草干姜汤

属性: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
上二味, 咀〔法〕,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法〕,分温再服〔法〕。
甘草干姜汤,桂枝甘草汤,同为辛甘化阳,而有分头异治之道;桂枝走表,治太阳表虚;






<目录>上卷\温剂

<篇名>干姜附子汤

属性: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去皮)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法〕,顿服之〔法〕。
干姜附子汤,救太阳坏病转属少阴者,由于下后复汗,一误再误,而亡其阳,致阴躁而
见于
势力



<目录>上卷\温剂

<篇名>理中丸及汤

属性: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白术三两 干姜三两
上四味,捣筛为末,蜜和丸,如鸡子黄大〔法〕,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法〕
,日三四服,夜二服〔法〕。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法〕,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根据两
切〔法〕,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日三服〔法〕。加减法
理中者,理中焦之气,以交于阴阳也。上焦属阳,下焦属阴,而中焦则为阴阳相偶之处。

皆不及于汤,恐汤性易输易化,无留恋之能,少致和之功耳。人参、甘草甘以和阴也,白术
、干姜辛以和阳也。辛甘相辅以处中,则阴阳自然和顺矣。



<目录>上卷\温剂

<篇名>桂枝人参汤

属性:桂枝四两 甘草四两(炙) 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干姜三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煮四味,取四升,去滓〔法〕,纳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法〕,温

理中加人参,桂枝去芍药,不曰理中,而曰桂枝人参者,言桂枝与理中,表里分头建功
也。
后纳



<目录>上卷\温剂

<篇名>吴茱萸汤

属性:吴茱萸一升(洗)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法〕,温服七合〔法〕,日三服〔法〕。
吴茱萸汤,厥阴阳明药也。厥阴为两阴交尽,而一阳生气实寓于中,故仲景治厥阴以护
生气
故以
则参



<目录>上卷\温剂

<篇名>真武汤

属性: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