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浊吐痰,酒客不喜甘药,议进滋肾丸。

  王风温上肿,气窒不饥,仍从上治。

  活水芦根 兜铃 白蔻仁 杏仁 大豆黄卷 生苡仁 干蟾丸五丸李温湿热蒸伤脾胃,身热泄泻。

  黄芩 生白芍 滑石 猪苓俞秽浊缠染,口鼻吸受时序雨潮之湿,亦属不正异气。此芳香开气,淡渗利湿,一定成法白蔻仁 藿香根 嫩竹叶 杏仁 大豆黄卷 浓朴 滑石廖脉细,自痢泻血,汗出淋漓,昏倦如寐,舌紫绛,不嗜汤饮,两月来,悠悠头痛,乃久积劳伤,入夏季发泄,阳气冒巅之征。内伤误认外感,频投苦辛消导,大劫津液,少阴根底欲撤,阳从汗泄,阴从下泄,都属阴阳枢纽失交之象,此皆见病治病,贻害不浅。读长沙圣训,脉细欲寐,列于少阴篇中,是摄固补法,庶可冀其散而复聚。若东垣 术诸方,乃中焦脾胃之治,与下焦少阴无预也。

  人参 禹粮石 赤石脂 五味子 木瓜 炙草此仲景桃花汤法,原治少阴下痢。但考诸本草,石脂余粮乃手足阳明固涩之品,非少阴本脏关,薛(奶奶)疝瘕痛在少腹左旁,病伤厥阴络脉,宗仲景法。

  当归(三钱) 生精雄羊肉切片漂去血水 生姜(一钱) 炒黑小茴香(一钱)

  徐目黄脘闷,汗多呕吐,湿胜,症属脾疟。

  浓朴 炒半夏 草果 藿香根 白蔻仁袁头旋目暗心悸,不渴不饥,勉强进食,二便自通,不致胀阻,病经卧床一月。东垣云:久病不知饥饱,不见皮枯毛瘁,乃痰饮为患。当阳气上升时令,恐延痰厥。

  炒焦熟半夏 枳实 高粱米 茯苓 姜汁华戊申三月廿一日起恙,至四月初一日诊脉虚促,舌微肿,心悸,神恍惚,遂肌麻痹遗泄昼夜卧不成寐,腰以下痿软,不胜坐立。此属阴液素亏,值春夏之交,阳气发泄,阴乏恋加以步趋嗔怒。都令五志中阳大动,诚如内经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令人煎厥薄谓。盖张指阳气之弛张,精绝谓真阴之内夺,木失水涵,肝风大动,皆为厥之因也。法浓固阴,甘缓和阳,内风熄,可冀悸定安寐。倘执方书不寐投以温胆汤,或畏虚乱补,明阴阳脏腑之先后矣。

  人参(一钱半) 茯神(三钱) 真阿胶(二钱) 麦冬(一钱) 生牡蛎(三钱) 龙骨(三钱) 生又己酉岁正月初九日诊,梦寐欲遗,丸方:人参(二两) 熟地(四两) 河车胶(一具) 五味(一两半) 复盆子(一两半) 菟丝子(一两半周病小愈,即食腥滞粘腻之物,胃阳尚弱,秽浊痞结,中焦不运,阳气不行,大便七八日不更衣,舌自涎涌,鼻觉气秽,清浊混乱。所服之药半系辛寒,不究阳伤,致缠绵逾月。先用来复丹,每服一百粒,姜汤送下。

  汪日前议味淡轻扬,少佐微辛,正合经言肺欲辛之旨;然发表之,辛则升;开泄之,辛则降。夫肺主一身之气,清空之体义不受浊。前云秽瘴上入,肺位最高,受戕最先,因失治而漫延中下。内经色诊谓从上病者治其上,斯源清流洁矣。

  水芦根 白通草 山茵陈 生苡仁 浙茯苓 桑皮 研入白蔻仁末 卧时服威喜丸二钱又湿阻经络为痛,初在虚里穴,渐延肋背附骨,日来背部发现湿症,微微红色,此湿邪由气及于血分。丸药攻滞,仅走肠中,未能引经宣通。所用气分肺药,咳喘浊痰已缓。今经络久痛,当以三因痹症参看。

  制蒺藜 通草 木防己 炒焦半夏 生苡仁 浙茯苓 炒熟石膏陈大雨潮湿,下痢都是阴寒。服黄连阳伤 胀。继虽用温,又是守中。今二便不爽,胀必兼痛。腑为阳,阳宜通,通则浊阴不聚,痛胀自减。

  大针砂丸每服一钱二分金(娘娘)少腹酸郁不和,据述因寒湿而起。缘产后精采不复,冲任已空,跷维不摄,经言阳清人参 紫石英 炒归身 鹿角霜 炒杞子 茯苓 接服斑龙丸加参。

  舒口鼻触入臭秽浊气,蒙闭心胞,遂心胸痛呕瘀血,且欲昏闭,即方书中恶之症。苏合香丸,能辟秽恶之邪。若误认阴症,擅投桂附,则抱薪救火矣。

  苏合香丸二丸张(小姐)时时惊恐,不食不便,状如神附,头面肌浮,舌强唇肿,寤不能寐,夜多妄言,经吴厥阴头痛,舌干消渴,心下烦痛,无寐多躁,少腹胀满,小溲滴沥,时时痉搐,最怕厥竭。

  阿胶 鲜生地 鸡子黄 小黑 豆皮 煎半盏送滋肾丸二钱。

  顾幼稚哮喘,由外来风寒,必从肺治,因过食甘腻,必兼理胃,久发不已,病气蔓延,不独在肺胃间矣。故因劳致发,遇冷而发,乃卫阳已虚,烦动火升面赤,皆肾阴内怯,虽非色欲之损,然因病致虚也。须知病是有余,体属不足,不可徒用攻痰逐气,取快一时。当未发之时,病机潜伏,只宜培土以运痰,土旺则肺气充,壮水纳气以益肾,子气充长,母气自强,此为子母相生之治,守之日久,发作自缓。况宿病无急攻之法,或寓攻于补,或攻补互施。然寒暄饮食调摄,于此症尤当加慎。

  早上服补纳肾气方:姜汁制熟地 生白芍 怀山药 丹皮 云苓 紫衣胡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