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放温于痛处。如药冷再用热醋调敷。如此
七次。用绵包之。大有神效。一料分作七处。七日用之。
\x除湿汤 治寒湿所伤身体重着。腰脚酸痛。大便溏泄。小便涩闭。\x
平胃散加半夏曲(炒) 藿香 白茯苓 白术 上各等分。用水二盏。姜枣煎服。一方
去白术。用赤茯苓。
\x黄 建中汤 治伤湿。鼻塞身痛。\x
黄 (微炙) 辣桂 甘草 白芍药(各二两) 上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姜
四片。枣三枚。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服。一方入饧糖少许。再煎令溶。稍热服。
\x赤茯苓丸 治脾湿太过。四肢肿满。腹胀喘逆。气不宣通。小便赤涩。\x
葶苈(四两) 防己(二两) 赤茯苓(一两) 木香(半两) 上为细末。枣肉为丸
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桑白皮汤下。食前服。
\x牛黄白术丸 治腰脚湿气。\x
黑牵牛(头末二两) 大黄(二两) 白术(一两) 上为细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
服三十丸。食前生姜汤下。如要快利。加至百丸。
\x五加酒方\x
五加根茎(细锉五斗) 六月六日曲末(三斗) 黍米(一石糯米亦得) 上三味以水
五斗。
共五加同下于大釜中。以木度深浅。与水准刻之。即更添水一石五斗。并前计两石。即下火
煎。旋旋急火。取药汁减下至水刻处即得。以大盆安净筐。筐中安净布单。兼滓漉着筐中。
其汁在盆中唯有五斗。且别盛密封盖之。又重取所漉者五加滓。以水煮之。如别有五加添和
同煮更佳。取此汁用淘米。拌饭炊之。如常炊法。用前五加浓汁渍曲。且炊米五斗酿之。余

末之。下酿中。益炒玄参及蛇皮肉亦得。其糟与以下食之尤佳。
\x补骨脂丸 治湿伤内外众疾俱作。阳气衰绝。补益之药百端不应。唐郑相公为海南\x
\x节度。七十有五。越地卑湿。服诸药不应。元和七年。有诃陵国船主李摩诃献此方。经\x
\x七八日而觉应验。自尔常服。其功神验。十年二月罢郡归京。录方传之。\x
破故纸(半两拣洗为末) 胡桃肉(去皮二十两研如泥) 上胡桃肉泥入破故纸末。更
以好
炼蜜和匀如饴。盛瓷器中。旦日以温酒化药一匙服之。不饮酒者。以温熟水化下。弥久则延
年益气。悦心明目。补添筋骨。但禁食芸苔、羊血。
\x牵牛汤 治腹中湿气。足胫微肿。中满气急。咳嗽喘息。小便不利。\x
黑牵牛(头末一两) 浓朴(姜制半两) 上研末。每服二钱。煎姜枣汤调下。或临时
水丸梧
\x茯苓白术汤 治冒雨湿着肌肤。或因汗出浸渍。或因燥热得病。觉腰重脚弱。身体\x
\x烦痛。头
白术(二两炒) 附子(一两生熟临时消息) 茯苓(去皮半两) 官桂(去粗皮半两)
甘草(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七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
\x加味术附汤 治中湿脉沉而微缓。湿喜归脾。流于关节。中之多使人腹 胀倦怠。\x
\x四肢关节疼痛而烦。或一身重着。久则浮肿喘满。昏不知人。挟风眩晕呕哕。兼寒则挛\x
\x拳掣痛。治之不得猛发汗。灼艾通泄。惟利小便为佳。此方主之。及治大小便皆自利。\x
白术(去芦) 甘草(炒一两) 附子(炮一两半) 赤茯苓(一两) 上锉散。每服
五钱。水
一盏半。姜七片。枣三枚。煎七分。日三服。才见身痹。又三服。当如冒状勿怪。盖术附并
行皮中逐水气故尔。法合加桂一两。大便坚小便利则勿加。
\x术附汤 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转侧。不呕不渴。大便坚硬。小便自利。及\x
\x风虚头目眩重。甚者。不知食味。此药暖肌补中。助阳气。止自汗。\x
白术(二两) 甘草(炒一两) 附子(熟七钱半) 上锉细。每服三钱。姜七片。水
一盏半。煎
\x白术酒 治中湿。口噤不知人。\x
用白术半两去芦。以酒三盏。煎一盏。顿服。不能饮酒以水代。日三服。夜一服。鲍氏
方云。湿喜中脾则 胀。四肢痛。久则肿喘。挟风则眩晕。挟寒则挛拳。不可大发汗。不可

\x无敌丸\x
赤土(四两醋碎) 穿山甲 苍术 自然铜(火 七次) 赤小豆(生用) 赤芍药 山
栀子
橘皮 木鳖子 香白芷 木瓜 苏木 生地黄 熟地黄 荆芥 地龙(蛤粉炒以上各四两)
骨碎补(二两) 晚蚕砂(二斤) 当归(一两) 紫荆皮(半斤) 乳香(一两) 没药
(一两) 大乌头(一个) 上为细末。用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酒送下。
或茶清亦得。用好醋为丸
\x大橘皮汤\x(一名白术木香散)\x治湿热内甚。心腹胀满水肿。小便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