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中焦

属性:\x二气丹\x(方见诸虚门补虚驻颜色类)
(案原方∶丹砂。雄黄各一两。上研细。用瓦盒子一只。入药在内。先用赤石脂封口。
后捣
碗覆
簇定
瓦盆
此药
\x附子理中丸\x(方见痼冷门痼冷类)
(案原方∶附子炮去皮脐。人参去芦。干姜炮。甘草炙。白术各三两。上为细末。炼蜜
为丸
小儿
\x大建中汤\x(方见热病门心腹胀满类)
(案原方∶芍药三两。黄 。远志。当归。泽泻各一两半
上为
一方



<目录>卷四十三\三焦腑门

<篇名>下焦

属性:\x还少丹\x(方见诸虚门补益诸疾类)
(案原方∶干山药一两。牛膝酒浸一两。远志去心一两。山茱萸去核一两。白茯苓一两。

枸杞子一两。熟地黄一两半。杜仲去皮姜汁酒涂炙熟一两。上为细末。炼蜜同枣肉为丸。如
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盐汤送下。早晚食前。三服。五日觉有力。十日精神爽。半月



\x八味丸\x
\x天真丹\x
\x气分寒\x
\x桂枝加附子汤\x(方见伤寒门)
(案原方∶于桂枝汤方内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余根据前法。前法即桂枝汤法。桂枝
汤方
温。大枣十二枚擘味甘温。上五味。 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
升。服已须臾。 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 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
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后服小促役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
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
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x桂枝加人参芍药新加汤\x(方见伤寒门)
(案原方∶于桂枝汤方内。更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余根据桂枝汤服法。服法
见前
\x血分寒\x
\x巴戟丸\x(方见诸虚门补虚益气类)
(案原方∶五味子。川巴戟。肉苁蓉。菟丝子。人参。白术。熟地黄。覆盆子。茴香。
牡蛎
食前
\x神珠丹\x(方见离珠丹)
\x通治大寒\x
\x大已寒丸\x(方见泻痢门)
(案原方∶荜茇。肉桂各四两。干姜炮。高良姜各六两。上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x四逆汤\x(方见伤寒门)
(案原方∶甘草二两炙味甘平。干姜一两半味辛热。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辛大热。
上三
上此内有寒热之大略也。若外有寒热者。当求别法。



<目录>卷四十三\三焦腑门

<篇名>三焦实热(附论)

属性:上焦在心下。其气起于胃上口并咽贯膈。有热则喉舌干燥。口气秽浊面赤。胸膈否满之
病生


又下焦如渎。司决壅也。其气。实而有热。则津液内燥。传导不利。由是有气逆便难。胃胀
呕哕之证。
\x方\x
润焦汤(出三因方) 治三焦实热。目锐 急痛。腰胁热。脊背连膻中烦闷。饮食未定。
头面
地骨皮 半夏(汤洗七次) 柴胡(去土苗) 泽泻(各五两) 茯苓 麦门冬(去心)
甘草
(炙)
去滓。
\x犀角丸 治三焦邪热。一切风气。又治风盛痰实。头目昏重。肢体拘急。肠胃燥\x
\x涩。大小便
犀角 黄连(各一两) 人参 黑牵牛(各二两) 大黄(八两) 上为末。蜜丸如梧
桐子
大。每
\x三黄丸\x(出三因方)\x治丈夫妇人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x
\x痛。口舌生疮
\x脏俱热。即生疡疖
\x胜冰丹\x(出和剂方)\x治三焦壅盛。上冲头。目赤热疼痛。口舌生疮。咽喉不\x
\x利。咽物有碍。
白药子(一两半) 山豆根 红内消 黄药子 甘草(炙) 黄连〔各三(二)两〕 麝
香(另
研)

丸。
\x三黄汤\x(出直指方)\x治积热蕴隆。三焦皆热。大小便闭。\x
黄连(去须) 黄芩 大黄(等分湿纸煨) 上锉细。每服三钱。姜三片。慢火略煎。
食后
服。
\x清气散\x(出本事方)\x调营卫。顺三焦。治风壅。消痰涎。退烦热。\x
前胡 柴胡(去芦) 川芎 枳壳 白术 青皮 羌活 独活 甘草(炙) 茯苓(去
皮)
人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