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之佑也。岂假服饵。而祈遐年哉。
人所以制药饵者。以救过行之人也。故愚者抱病。历而不修一行。缠 没齿。终无悔心。
其所以故。岐、和长逝。彭、跗永归。良有以也。稽康养性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
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五者必存。虽心希难
口诵至言。咀嚼英华。呼吸太阳。不能回其天。不夭其年也。五者无于胸中。则信义日
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然或有服膺仁义。无嗜欲
者。抑亦其亚欤。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至半百而
动作










身体轻强。年老复壮。壮者益理。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澹之味。能从欲快志。得虚无
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

长者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毋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
秀。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
私意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化收藏。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为五气。以
生喜
乃不
仲长统曰。王侯之宫。美女兼千。卿士之家。侍外家数百。昼则以醇酒。淋其骨髓。夜则
房室
不及
胞藏
相生
少百
抱朴子曰。或问所谓伤之者。岂色欲之间乎。答曰。亦何独斯哉。然长生之要。其在房
中。
长俗
羽苞
憔悴
引弩
积伤
倾听


不欲数数沐浴。不欲广志远愿。不得规造异巧。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不欲露卧星月。
不欲睡中用扇。大寒大热。大风大雾。皆不欲冒之。五味不欲偏多。故酸多则伤脾。苦多则
伤肺。辛多则伤肝。咸多则伤心。甘多则伤肾。此五味克五脏。五行自然之理也。凡言伤者
。亦可即觉也。谓久即损寿耳。是以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调
利筋骨。有偃仰之方。祛疾闲邪。有吐纳之术。流行营卫。有补泻之法。节宣劳佚。有予夺
之要。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然后先服草木。以救亏缺。然后服金丹。以定无穷。养性
之理。尽于此矣。夫欲快意任怀。自谓达诚知命。不泥异端。极情肆力。不劳持久者。闻此
言也。虽风之过耳。电之经目。不足喻也。虽身枯于流连之中。气绝于绮纨之内。而甘心焉
。亦安可告之以养性之事哉。匪惟不信。乃谓大讹也。而望彼信之。所谓以明鉴结蒙瞽。以
丝竹娱聋夫者也。魏武与皇甫隆令曰。闻卿年出百岁。而体力不衰。耳目聪明。颜色和悦。
此盛事也。所服食施行导引可得闻乎。若有所传。想可密示封内。隆上疏对曰。臣闻天地之
性。惟人为贵。人之所贵。莫贵于生。唐荒无始。劫运无穷。人生其间。忽如电过。每一思
此。惘然心热。生不再来。逝不可追。胡不抑情养性以自保。惜今四海垂定太平之际。会当
须展


稽康云。y岁多病。饥年少疾。信哉不虚。是以关中土地。俗好俭啬。厨膳希羞。不过
菹酱
夭。



抱朴子云。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
之分
其国
至人
难轻

真人曰。虽常服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





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
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足。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此十
二多不除。则荣卫失度。血气妄行。丧生之本也。惟无多无少者。几于道矣。是知勿外缘者
。真人初学道之法也。若能如此者可居瘟疫之中。无忧疑矣。既屏外缘者。会须守五神。肝
、心、脾、肺、肾从四正。言、行、坐、立言最不得。浮思妄念。心想欲事。恶邪大起。故
孔子曰。思无邪也。尝当习黄帝内视法。存想思念。令见五脏如悬磬。五色了了分明。勿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