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中之阴药治之。昔者长
安有大贾王善。小便不通。渐成中满。腹大坚硬。如石雍塞之。及后脚坚胀破裂出黄水。双
睛凸出。日夜不得眠。饮食不下。痛苦不可名状。赵廉甫、萧文尉辈诸子。求治随往病家。
果病患之苦平昔未曾见。问因受病之源。始病不渴。近夫呕哕。遂以大盘药缄示之。遍示名
题治中满。利小便。渗泄之药悉备。平生不经见者亦多。急难措手。乃辞归。从夜至旦耿耿
不寐。穷思意其理。忽记素问有云。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又云。膀胱者。州
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则病小便癃闭。是无阴而阳气不化者也。凡谓小便之药
皆淡味渗泄为阳。是气药阳中之阴。非北方之寒水。阴中之阴所化者也。此乃奉养太过。膏
粱积热损北方之阴。肾水不足。膀胱肾之室。久而干。因小便不化火。又逆上而为呕哕。非
隔上所生也。独为关。非格病也。洁古老人曰。热在下焦。损塞不便。是治关格之法。今病
内关外格之病。悉其死在旦夕。且下焦乃可愈。随处与病北方寒水。所以大苦寒气味浓者。
黄柏、知母。桂为引。用丸如梧桐子大。滚汤下二百丸。少时来报。须臾如刀刺前阴火烧之
痛。溺出如暴泉涌出。卧具皆湿。床复沉流。顾盼之间肿胀消散。凡大人小儿病沙石淋。及
五种淋涩癃闭并脐腹痛。益元散主之。以长流水调下。盖因热在膀胱。燥其津液。故俗谓冷
淋者。天下之通弊也。五苓散减桂。加益元散。名淡渗散。
\x方\x
\x琥珀茯苓丸 治膀胱经积热。以致小便癃闭淋涩。\x
琥珀(另研细) 滑石(用桂府者研细) 知母(去皮头) 黄柏(去粗皮) 蛤粉 赤
茯苓
(去皮)
苓(去皮)

水和丸如
\x引水散 治小水秘涩不快。或不通。\x
石燕 海马 海蛤 滑石 琥珀 赤茯苓 川木通 通草 泽泻 猪苓 车前子(微
炒)

炒) 鬼棘针(各

心三十茎同煎。
\x地肤子汤\x(出三因方)\x能治下焦热结。小便赤黄不利。数起、出少、茎\x
\x痛。或\x
\x血出。瘟病后
\x下焦。及药石热动
地肤子(三两一作草) 知母(五钱研) 黄芩(五钱切) 猪苓(五钱切) 瞿麦(五
钱炒)
枳实
上罗匀。以
水一
利。
一方
\x通草汤\x(出危氏方)\x治诸淋。\x
通草(二两切) 王不留行(五钱切) 葵子(二两研) 茅根(二两切) 桃胶(二
两) 瞿麦
(二
上罗匀。每
服四
\x石苇散 治肾气不足。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宣。出少、起数。脐腹急痛。\x
\x蓄作有时
当归身 瞿麦面 葵子 石苇 木通梢 白芍药 生白术 飞滑石 王不留行 炙甘草
(各
热淋
\x十味滑石散\x(出圣惠方)\x治患淋来积年。比医治不能得治。或治十日一发。\x
\x即有可时。今年
滑石 冬葵子 瞿麦 石苇(各五分) 蒲黄 陈橘皮 芍药 白茯苓(一方用赤茯苓)
芒硝
等。

\x饮子方\x
桑白皮 白通草 百合 白茅根(一方薪者) 上调锉。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

下散
\x潦淋散\x
石苇 大虫魄 滑石 茯苓 全当归 芍药 黄芩 冬葵子(各一两) 乱发(三团) 瞿
麦(
\x沉香琥珀散 治诸淋涩不通。皆可服。\x
琥珀屑 忘忧根 白通草 小茴香 大 蓄 木通梢 血竭 滑石 海金沙 木香(各
半两)
去渣
瀑流
\x海金沙散 治五淋涩痛。\x
泽泻 滑石(研水飞) 猪苓 海金沙(各五钱研) 石苇 净肉桂(各一钱去皮) 白

甘草
\x参 汤 治心虚客热乘之。小便涩数而沥。\x
赤茯苓(三分半) 生干地黄(二分半) 绵黄 (二分半) 桑螵蛸(二分半) 地
骨皮(二
分半)
新水一
盏煎。
\x疗淋方\x
茯苓(打碎切) 地骨皮 生甘草(切去梢) 黄芩 前胡(各二两) 生姜(切去皮)
麦门

服。
服后
\x疗治诸淋方\x
榆皮(打碎) 车前子(各二两) 冬瓜子(一升) 鲤鱼齿(二十个) 桃胶 白通
草(去梢
切)
疗治五劳七伤。八风十二痹。劳结为血淋。热结为石淋。小便不通。茎中及小腹痛不可
忍者
滑石(研水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