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面目浮肿。咳嗽喘急。坐\x
\x卧不安。\x
汉防己(三分) 桑白皮(一两锉) 木通(一两锉) 赤茯苓(一两半) 百合(一
两) 甜葶
苈(三分隔纸炒紫色) 郁李仁(三分汤浸去皮炒) 泽漆(半两) 上为散。每服三钱。
水一中
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x郁李仁丸\x(出圣惠方)\x治喘嗽痰实。身与面微肿。小便不利。\x
郁李仁(去皮尖研一两一分) 葶苈子(隔纸炒三两)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三
分)
防己(二两) 紫苏叶(一两一分)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 赤茯苓(去黑皮各一两) 上
为末。
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食后紫苏汤下。一方各等分。
\x葶苈汤 治咳嗽面目浮肿。涕唾稠粘。不时喘息。\x
葶苈子(一两隔纸炒别研) 桑根白皮(锉) 紫菀(去苗土各一两半) 槟榔(锉三
枚) 木
通(锉一两半) 郁李仁(炒一两) 上除葶苈外。并 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


\x沉香槟榔汤 治咳嗽上喘痞。消肿满。进饮食。\x
沉香(锉) 赤茯苓(去黑皮) 桑根白皮(微炙锉) 五灵脂(半两) 马兜铃 槟
榔(锉各
一分) 上粗捣筛。每服一钱半。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热服。
\x葶苈丸\x(出圣惠方)\x大治肺气咳嗽。面目浮肿。喘促。睡卧不得。步履艰难。\x
\x小便赤涩等疾
汉防己 贝母(煨令微黄) 木通(各一两) 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 杏仁(去皮
尖双仁
麸炒微黄别研各二两) 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桑根白皮汤下。
不拘时候服。徐七香名家方。名防己丸。无贝母、木通。添桑白皮四味。等分同为末。白面
糊为丸。
\x防己丸\x(出圣惠方)\x治咳嗽不瘥。面目浮肿。宜服之。\x
汉防己(一两) 苦葫芦子(半两微炒令黄色) 泽泻(三分) 陈橘皮(半两汤浸去
白) 甜
葶苈(一两隔纸炒紫色)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三十丸。日进

服。
\x牵牛子汤\x(出圣惠方)\x治咳嗽。肺气不顺。面目浮肿。\x
牵牛子(炒) 甜葶苈(隔纸炒)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甘草(炙锉) 杏仁(汤
浸去皮尖
双仁炒各半两) 上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生姜一片。枣大。擘碎。二枚。煎至七
分。去渣。不拘时温服。若咳嗽喘卧不得。面目浮肿。脉弦急或迟。由肺胃停寒。水聚成饮。
入乘于心气。不得睡卧。谓之皮饮嗽。宜以十枣汤泻之。后用防己汤。
\x防己汤\x(一名防风汤出仁存方)
汉防己(三两) 人参(四两) 桂心(二两) 茯苓(二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
以水一盏。
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x茯苓贝母汤 治肺经虚气。肿满喘痞。气促咳嗽。\x
白茯苓(去黑皮一两) 泽泻(锉) 贝母(焙) 桑根白皮(炙锉各三分) 上粗捣
筛。每服
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x小葶苈汤 治咳嗽上气。多唾。面目浮肿。气逆。\x
葶苈(三分隔纸炒别捣研如樱桃大) 桑根白皮(二两半) 大枣(十枚去核) 上除
葶苈
外。 咀如麻豆。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入葶苈一丸。更煎一二沸。去滓。空腹
温服。心下痞硬者。去桑根白皮。
\x润肺散 治壅滞咳嗽。面目浮肿。\x
甜葶苈(一两铫子内纸衬慢火炒) 马兜铃(大者二枚微炒) 桂(去粗皮二分) 上
为细
散。食后临卧。温水调下一字。或半字。一方煎服。时时呷。令药气常在咽喉中。妙。



<目录>卷一百六十一\喘嗽门

<篇名>咳嗽呕吐(附论)

属性:夫咳嗽呕吐者。肺与胃俱受寒邪也。盖肺喜温而气宣。胃得温而物化。二者脏腑不同。
要之畏寒之性一也。肺感微寒。既为咳嗽。寒流于胃。又成呕吐。内经曰。胃咳之状。咳而
呕。又曰。聚于胃。关于肺。是也。夫五脏皆禀气于肺。肺感于寒。则成咳嗽也。寒搏于气。
气聚还肺。而邪有动息。邪动则气奔逆上。气上则五脏伤动。动于胃气者。则胃气逆而呕吐
也。是肺气嗽连滞气。动于胃而呕吐也。又有夏季肺旺之时。而脾气虚不能旺。有寒气伤之
而咳嗽。谓之脾嗽。其状嗽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背膊。甚则不可动。动则嗽发。脾与胃合。
脾嗽不已。则胃受之。其状咳嗽而呕。呕甚则长虫出是也。凡诸咳嗽。甚则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