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者死。
问曰。咳病有十。何谓也。师曰。有风咳。有寒咳。有肢咳。有肝咳。有心咳。有脾咳。




而引头痛口苦。谓之胆咳。咳而引舌本。谓之厥阴咳。风咳者不可下之。寒咳、肢咳、肝咳
。刺足太冲。心咳刺手神门。脾咳刺足太白。肺咳刺手太渊。肾咳刺足太 。胆咳刺足阳陵
泉。厥阴咳刺手大陵。
久咳为 。咳而时发热。脉在九菽者。非虚也。此为胸中寒实所致也。当吐之。
夫咳家其脉弦。欲行吐药。当相人强弱而无热。乃可吐耳。咳家其人脉弦为有水。可与
十枣
如小
数岁
家。
夫病者吐血。喘咳上气。其脉数。有热不得卧者死。寒家咳而上气。其脉数者死。谓其
人形

不清
脾湿
自愈
朴汤
嗽而

有劳嗽一证。皆因肺虚。或苦风寒暑湿。及劳逸抑郁。忧思喜怒。饮食饥饱。致脏气不
平。

饮食日少。古人云。疮一月不愈。则疮中有虫。咳嗽一月不愈。则肺中有虫。若肺中有虫。
则药难为功矣。肺虫如蚕。渐致变乱。日将月积。致成劳虫。自此而始。且劳虫亦有传尸
。亦有久病。病者心忧日虑。药不奏功。而证候日深。自此而成。着床者多矣。
感风伤冷。挟热受湿。瘀血停水。与夫肺实肺虚。皆能壅痰而发嗽也。感风者鼻塞声重。

痰之黄白。唾之稀稠。从可知之。大法肺脉浮。为风邪所客。以发散表之。肺脉实为气壅内
热。以清利行之。脉濡散为肺虚。以补肺安之。其间久嗽之人。曾经解利。以致肺胃俱寒。
饮食不进。则用温中助肺。加和平治嗽等辈。至若酒色过度。虚劳少血。津液内耗。心火日
炽。遂使燥热乘肺。咯唾脓血。上气涎潮。其咳连续而不已。惟夫血不荣肌。故邪在皮毛。
皆能入肺。而自背得之尤速。此则人参、芎、归所不可无。一种传尸。病涉邪恶。五脏反克
。毒害尤深。近世率用蛤蚧、天灵盖、桃柳枝、丹砂、雄黄、安息香、通神之剂。然则咳嗽
证治。于此可以问津索途矣。抑犹有说焉。肺出气也。肾纳气也。肺为气之主。而肾为气之
藏。凡咳嗽喘壅之症。自觉气从脐下。逆奔而上者。此肾虚不能收气归元也。当以补骨脂安
肾丸主之。毋徒从事于宁肺。诸气诸痰。咳嗽喘壅之症。须用枳壳以为佐。枳壳不惟宽中。
又能行其气。气下痰下。他证自平。
夫痰嗽之疾。有一时感冒寒热者。不可便投半夏、南星等热药。恐凝滞其痰。终身为痼

伤冷咳嗽。身不憎寒发热。得之脾胃受寒。传入于肺。遂成寒嗽。嗽甚则吐白沫而多呕。





<目录>卷一百五十七\咳嗽门

<篇名>诸咳嗽(附论)

属性:夫咳嗽病有数种。有热嗽。有冷嗽。有肺气嗽。有饮气嗽。热嗽者。年少力壮。体气充

体气虚微。又复寝食伤冷。故成冷嗽。此亦但将息以温热。兼进温药。则当平复。肺气嗽者
。不限老少。宿多上热。复因饮食将息伤热。则常嗽不断。积年累岁。肺气衰便成气嗽。此
嗽不早疗。遂成肺痈。若此将成。多不救矣。饮气嗽者。由所饮之物。停积在胸。水气上冲
入肺。故得此气便成嗽。久而不除。渐成水气。若作此病。亦难疗之。热嗽之状。更无其余
。但遇于热便发。此宜合生地黄等七味汤服之。
\x方\x
\x宁嗽汤\x(出直指方)\x诸嗽通用。\x
桑白皮(炒) 紫苏 细辛 北五味子 橘皮 半夏(制) 茯苓(去皮) 杏仁(去
皮) 缩
砂仁
服。
\x治嗽杏苏饮\x
杏仁 款冬花 前胡 半夏(制) 五味子 麻黄 柴胡 桑白皮 人参 桔梗 苏梗
(以上
\x宁神丸 止一切咳嗽。\x
白茯苓(去皮) 五味子(炒) 干山药 杏仁(去皮尖麸炒别捣) 阿胶(炒成珠子)
熟干
地黄
仲(炒
丝断
末。炼
蜜和
\x杏仁煎 治咳嗽。不拘日月远近。\x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 麻黄(不去根节) 大黄(锉炒) 柴胡(去苗) 甘草
(炙锉)
桂〔去粗皮各三(二)两〕 上为细末。先用水一斗半。煎药末。水尽后。旋再添五升。煎

得所。
\x阿胶汤 治咳嗽。\x
阿胶(炒令燥) 桑根白皮(锉炒) 甘草(炙锉各一两) 五灵脂(炒) 贝母(炒
去心) 知
母(
\x款冬花膏 治益肺气止嗽。\x
人参 白术 款冬花(去梗) 甘草(炙) 川姜(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