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 芍药(一两) 上捣筛。每
服三钱。
用水一盏。入葱白、盐、豉各少许。煎至六分。去渣。食后临卧温服。
\x升麻六物汤\x(出活人书)\x治口疮赤烂。\x
升麻 栀子仁(各钱半) 大青 杏仁 黄芩(各三分) 上为末。以水一盏半。葱白
三茎。
煎至八分。去渣。温服。
\x疗伤寒热病口疮。\x
用黄柏皮。削去上粗皮。取里好处。薄削。以盐渍之一宿。唯欲令浓。含其汁。良久吐。
更含。若胸中热有疮。时饮三五合。尤佳。圣惠方同方。煎十余沸。滤去渣。候温含。



<目录>卷一百三十八\伤寒门

<篇名>伤寒吐血(附论)

属性:夫伤寒吐血者。热在阳经。邪盛于表。应汗不汗。热毒入深。结于五脏。遂成瘀热。熏
于上焦。热随气行。并入胃中。胃得血则满闷气逆。故吐血也。
歌曰。皆因邪热中三阳。当汗医家失料量。热毒入深留五脏。故成吐血可惊惶。
言当汗失汗也。返故热毒入深。故吐血也。瘀血盛者。抵当丸。轻者。桃仁承气汤。兼
服犀角地黄汤。证治论。三黄泻心汤。柏皮地血散。大下后。寸脉沉迟。尺脉不至。咽喉不
利。唾脓血者。麻黄升麻汤。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犀角地黄汤。吐血。
诸阳受热邪。不发表。咎在医家。因而热毒流于脏地。三黄汤主之。凡诸阳受热。其邪
在表。当汗不汗。致使热毒入脏。积瘀于内。遂成吐血。盖伤寒失汗。则邪热化为恶血。
蕴毒不除。亦能蒸腐其血。凡眼闭目红。神昏语短。心忪痛闷。眩冒迷忘。漱水燥烦。呕吐
喘促。惊狂谵语。鼻衄吐血。脊冷足寒。骨热肤开。四肢厥逆。多汗。顽痰。胸胁少腹满急。
大便黑而微利。小便多而不禁。此等皆瘀血证也。男女切有此血脉。妇人伤寒尤多见之。以
其得病于经水来去之期。或受病中间。经水适至耳。血之为痛。大抵夜重日轻。或昼明而暮
谵语。血属阴。从其类也。前证不必悉具。但见三分晓。便作血证主张。犀角地黄汤。小柴
胡汤。桃仁承气。三黄汤。凡酌量轻重。用于血结。其抵当汤丸主之。以川芎为佐。尽大便
黑物。则佳。虽然。伤寒咯血。尤难救疗。况吐血乎。凡吐血。皆非美恙。初病犹可用攻。
有陆续而来。或经散时而复吐者。断不可救药也。方药详见解题。通用萝卜汁一小盏。入新
汲水。煎茅花主之。血热者。黄连阿胶汤。证治论。用地血散。柏皮汤。三黄泻心汤。大下
后。寸脉沉迟。尺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者。麻黄升麻汤。此有两证。一阳毒。一少阴。

\x方\x
\x伏龙肝散\x(出圣惠方)\x治伤寒吐血。心烦不食。\x
伏龙肝(三两) 生干地黄(一两) 柏叶(一两) 阿胶(一两捣炒令黄燥) 黄芩
(一两)
黄连(一两去须) 甘草(两半炙微赤锉) 茜根(一两) 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
煎至
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x蒲黄散\x(又名蒲黄汤出圣惠方)\x治伤寒瘟病时气疫毒。及饮酒伤中。吐血不\x
\x止。面黄干呕。
蒲黄 栝蒌(一作桔梗) 犀角屑 甘草(炙微赤锉) 桑寄生(各三两) 葛根(三
两锉)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服。一方无栝蒌。
\x治伤寒吐血不止\x(出圣惠方)
伏龙肝 甘草(炙微赤锉) 茜根 生干地黄 阿胶(捣碎炒令黄燥) 黄芩(以上各
一两)
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大盏。入竹茹一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x子芩散\x(出圣惠方)\x治伤寒吐血。心神烦闷。\x
子芩(三分) 栀子仁(五钱) 远志(一分去心) 桂心(五钱) 黄连(五分去须)
上为
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x又方\x(一名黄连散出圣惠方)
黄连(一两去须) 荷叶(一两) 艾叶(三分微炒) 柏叶(三分) 上为散。每服
四钱。水
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渣。入生地黄汁半合。更煎一两沸。不计时候。温服。圣济方。用黄
连一两半。艾叶五钱。名黄连汤。
\x当归散\x(出圣惠方)\x治伤寒吐血。目眩烦闷。\x
当归 赤芍药 黄芩 伏龙肝 阿胶(捣碎炒黄燥各一两) 干姜(五钱) 上为散。
每服
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x生干地黄散\x(出圣惠方)\x治伤寒心热。及余毒不退。吐血一二升不止。\x
生干地黄(一两) 黄柏(三分锉) 黄芩(一两) 吴蓝(一两) 黄连(三分去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