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脉汤条例。未敢遽用者。且以理中汤。甘草干姜汤代之。虽然。阴寒亦有毒。乃病气也。
滞须行之。养正丹。金液丹。半硫丸。皆可疏利。又为要药。
夫三部之位。左右手。去鱼际一寸。名曰寸口。去尺泽一尺。名曰尺部。两境之间。名
曰关
至关
之数
三阳
上。
不可
(今人以男子尺脉常弱。女子尺脉常盛。谓之反。非也。男子阳有余。脉在上。尺脉必
弱。
以左
是正
耳。
圣人以察阴阳。以决生死。虽经络流注。如环无端。岂能逃于三部者哉。
夫诊候之法。凡初下指。先以中指揣按得关位。乃齐下前后二指。为三部脉。前指寸口
也。
(男先左手。女先右手。)
浮按消息之。次中按消息之。次重按消息之。次上竟消息之。次下竟消息之。次推指外
消息
(医家责肥人脉浮。为肌肉浓实。重取乃得。若举手而得。则其浮也甚矣。责瘦人脉沉。

凡诊脉。以气息平定方下指。一呼一吸为一息。其一息之间。脉息四至。或五至。不大
不小
之详
(所属部分。谓心位洪。肺位浮。肾位沉。肝位弦。脾位缓也。四时。谓春脉弦。夏脉
洪。
应。
夫脉息之证。盖脉以肉为阳。脉以血为阴。华佗云。脉者。气血之先也。气血盛则脉盛。

短人脉短。性急脉急。性缓脉缓。反此者逆。按内经云。形盛脉细。气少不足以息者危。形
瘦脉大。胸中气多者死。形气相得者生。参伍不调者病。难经云。数者腑也。迟者脏也。数
则为热。迟者为寒。诸阳为热。诸阴为寒。王叔和云。脉沉为在里。脉浮为在表。迟则在脏
。数则在腑。滑为实为下。数为虚为热。张仲景云。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
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大抵阳脉常浮而速。
阴脉常沉而迟。七表属腑。病在于阳。春夏见之易治。八里属脏。病在于阴。秋冬见之犹轻
。假令数在左寸。浮之得者。热入小肠。沉之得者。热入于心。余皆仿此。脉理精微。非言
可尽论。其梗概不出于此矣。王叔和云。在心易了。指下难明。亦在乎人熟之而已矣。
夫七表浮、芤、滑、实、弦、紧、洪。七表阳也。阳数奇。
夫浮。按之不足。举之有余。
(寸口浮。其人有风。发热头疼。关上浮。腹满。尺中浮。小便难。趺阳浮。即为虚。)
夫芤。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
(芤主失血。寸口芤。主吐血。微芤者衄。关上芤。大便血。尺中芤。小便血。)
夫滑。往来疾。却流利。替替然与数相似。
(脉滑为阳。寸口滑。为阳盛。关上滑。为呕逆。尺中滑。小便赤。妇人经脉不利。然
而尺
夫实。大而长。按之应指。 然浮沉皆得。
(寸口实。主上焦热。关上见实。腹胀。尺中有此。主小腹痛。小便涩。)
夫弦。举之无有。按之弓弦状。又曰。浮紧乃为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
(阳弦则头痛。阴弦则腹痛。大抵伤寒脉必弦。盖人迎脉盛。伤寒干人迎者。少阳之分。


夫紧。按之实数。似切绳状。
(紧则为寒。寸口紧。头痛。关紧。心下满痛。尺紧。脐下痛。阴阳俱紧。当清邪中上。

夫洪。极大在指下。举按满指。
(寸口洪。主胸膈烦热。关上洪。主胃热口干。尺中洪。主大小便有血。三部洪。三焦
俱热
夫八里微、沉、缓、涩、迟、伏、濡、弱八里阴也。阴数偶。
夫微。若有若无。极细而软。
(微则为虚。寸口微。为阳不足。阳微则恶寒。阴微则下利。)
夫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沉为在里。尺寸俱沉者。少阴受病也。然沉而迟者。乃阴证也。宜温之。沉而数者。
有热
夫缓。去来亦迟。小快于迟。
(缓则为虚。太阳病。其脉缓者。为伤风。惟脾得之。即是本脉。)
夫涩。细而迟。往来难。时一止。
(涩则为少血。寸口涩。少气。上焦冷。关上涩。胃冷脾痛。尺涩。小便数。小腹冷。
三部
不足
夫迟。呼吸三至。去来极迟。
(迟则为寒。寸口迟。则上焦冷。关上迟。胃冷不欲食。吞酸吐冷水。尺中迟。小便多。

夫伏。极重按之。指着骨乃得。
(伏主物聚。寸口伏。胸中逆气。关上伏。有水气。溏泄。尺中伏。水谷不化。大抵关
前得之。多为热。关后得之。多为冷。关中得之。阴阳结。或冷或热不定。当以余证参之。)
夫濡。按之似无。举之全无力。
(形与缓、涩、迟、脉虽稍殊。其为冷证皆一也。)
夫弱。极软而沉细。按之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