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土 客气太阳寒水
五气 主位阳明燥金 客气厥阴风木
终气 主位太阳寒水 客气少阴君火
\x辰戌岁气寒化之图\x
太阳司天 太阴在泉
初气 主位厥阴风木 客气少阳相火
二气 主位少阴君火 客气阳明燥金
三气 主位少阳相火 客气太阳寒水
四气 主位太阴湿土 客气厥阴风木
五气 主位阳明燥金 客气少阴君火
终气 主位太阳寒水 客气太阴湿土
\x巳亥岁气燥化之图\x
厥阴司天 少阳在泉
初气 主位厥阴风木 客气阳明燥金
二气 主位少阴君火 客气太阳寒水
三气 主位少阳相火 客气厥阴风木
四气 主位太阴湿土 客气少阴君火
五气 主位阳明燥金 客气太阴湿土
终气 主位太阳寒水 客气少阳相火
\x风制法\x
风淫于内 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防风通圣散。术麻散。小续命汤。防风汤。消风汤。消风丸。
\x暑制法\x
热淫于内 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白虎汤 桂苓汤。碧玉散。玉露散。排风汤。玉露丸。
\x湿制法\x
湿淫于内 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白术木香散。五苓散。桂苓白术丸。葶苈木香散。石膏散。橘皮白术散。益元散。神功
散。
\x火制法\x
火淫于内 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凉膈散。八正散。解毒丸。
\x燥制法\x
燥淫于内 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大、小承气汤。调胃散。神功丸。麻仁丸。脾约丸。葶苈丸。润肠丸。四生丸。
\x寒制法\x
寒淫于内 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辛润之。以苦坚之。
姜附汤。二姜丸。四逆汤。术附汤。附子理中丸。戊己丸。
\x独治于内者\x
承气汤。陷胸汤。神芎丸。大黄丸。备急丸。
\x独治于外者\x
拔毒散。水澄膏。生肌散。鱼胆丸。
\x兼治于内者\x
防风通圣散。大柴胡汤。小柴胡汤。小柴胡饮子。当归饮子。
\x兼治于外者\x
桂枝汤。麻黄散。小建中汤。升麻汤。五积散。
\x先治内\x
谓寒药先攻里。大黄、芒硝、黑牵牛之类。
\x后治外\x
谓热药后攻表。桂枝麻黄之类。
\x先治外\x
但攻表。用热药。
\x后治内\x
但攻里。用寒药。



<目录>卷六\五运六气图

<篇名>金柜十全五泄论

属性:天之气一也。六之则为风火燥湿寒暑。故湿之气。六之一也。相乘而为之五变。其化在
天为
湿。
其泄也大瘕。若胃泄不已。变而为飧泄。飧泄不已。变而为洞泄。洞泄不
中。此风乘湿之变也。若脾泄不已。变而为霍乱。霍乱不已。变而为注下。注
为肿蛊。此暑乘湿之变也。若大肠泄不已。变而为 胀。 胀不已。变而为肠
变而为支满 溏。此燥乘湿之变也。若小肠泄不已。变而为肠 。肠 不已
脏毒不已。变而为前后便血。此火乘湿之变也。若大瘕泄不已。变而为脱肛。脱肛不已。
前为乳痔。内为肠风。此寒乘湿之变也。凡此二十五变。若无湿
则终不成疾。况脾胃二土。共管中州。脾好饮。脾亦恶湿。此泄之所由生也。凡下痢之脉。
微且小者生。浮大者死。水肿脉反变浮大者生。沉细者死。夫病在里者脉沉。在表者脉浮。
里当下之。表当汗之。下利之脉浮滑。水肿者沉细。表里俱受病。故反变也。凡脏便血。两
手脉俱弦细者死。俱滑大者生。血温身热者死。王太仆曰。若下血而身热血温。是血去
外逆也。属火。故曰七日而死。七者。火之成数也。夫飧泄得之于风。亦汗可愈。或伏惊怖
。则胆受之。暴下绿水。盖谓戊己见伐甲木也。婴儿泄绿水。素问有婴儿中风。理亦如之。
洞泄者。飧泄之甚。但飧泄近而洞泄久。久则寒中。温之可也。治法曰。和之则可。汗之则
不可。若在腑则易治。入脏则难攻。洞泄寒中。自腑而入脏。宜和解而无争。水肿之作未出
。遽然由湿变于大肠。小溲自涩。水湿既潴。充满日倍。面黄色。肢体如泥。湿气周身。难
专一法。越其高而夺其下。发其表而渗其中。酸收而辛散。淡渗而苦坚。则用攻剂以救其甚
。缓剂以平其余。如是则孤精得气。独魄近阳。亦可保行。陈 去而净府洁。彼以豆蔻乌梅
罂粟物聚用也。设病形易变。必至大误。或通而塞。或塞而通。塞塞通通。岂应一法。世俗
止知涩剂之能塞。而不知通剂之能塞者。乃拘于方也。凡治湿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