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煮一滚。各与一碗。热服得微汗即解。如有汗者勿服。 初病之人。
衣服蒸过。则一家不染。
〔避疫法〕 凡入病患家不宜空腹。饮雄黄酒一杯。再以香油调雄黄末苍术末。涂鼻孔
则不染。出则以纸燃探鼻。得嚏更好。 误触汗气入鼻。即觉头痛不快。急以水调芥菜子末
填脐中。以热物隔衣一层熨之。汗出即愈。 如觉胸次饱胀者。以淡盐汤探吐即解。
〔预避疫法〕 青松毛切细为末。酒下二钱。常服大能避疫。 每年四五月。用贯众一
个。置食水缸内。不染时疾。五月五日。用艾扎一人形。悬挂门户上。避邪气。以五彩丝系
于臂上。不染疫。正月初一日。将赤小豆二十一粒投井中避疫。十二月二十五日。煮赤豆粥
合家食之。能祛疫。除夕以花椒二十一粒。赤小豆二十一粒。投井中。(勿使他人见。)一年
不染疫。 时疫之年。每日早晨。水缸内投黑大豆一握。全家无恙。五更时。投黑大豆二三
合于井中。勿使人见。凡饮水家俱无染。
每日多焚降香。再随身佩带。祛疫。
凡时疫之年。能首忌房事即受病亦易解也。
〔瘟疫发狂〕 天行时气热极。狂言不识人。即以地浆水。服一二碗。即解。(方见伤
寒门。) 或用童便浸白颈蚯蚓。捣烂。取新汲井水滤下清汁。任服一二碗。即清爽。并能
即愈。 如热甚无汗。用新青布以冷水浸过。略挤干。置病患胸上。以手按之。布热即易之。
少顷汗出如雨。或作战汗而解。(夏月用此法。他时勿用。)
病八九日后。已经汗下。热仍不退。口渴咽干。欲饮水者。以六一泥。(即蚯蚓屎。不
拘多少。)擂新汲水饮之。即效。
〔三白饮〕 治天行时疫。热极狂乱。及发热不退。或大便燥结不通。鸡子清一个。白
蜜一大匙。芒硝三钱。合一处泉水送下即愈。
〔瘟疫发斑〕 病至困笃者。取大虾蟆一二个。去肠肚。生捣绞汁。服下可解。
〔虾蟆瘟〕 其症项肿头大。用贯众。黑豆。(炒香各三钱)生甘草。白僵蚕。(各一钱
半)葛根。(二钱)水煎服。外用井底泥。调大黄芒硝涂之。 大黄。(四两)僵蚕(三两)
姜黄。(二钱半)蝉蜕。(六钱半)俱为末。姜汁糊丸。每丸重一钱。蜜水调服。(大人一丸。
小儿半丸。)外用靛青涂肿处。燥即再润之。亦效。
〔避瘟丹〕 苍术。(一斤)降香。(锉末八两)雄黄朱砂。大黄。独活。藿香赤小豆。
(各二两)羌活。白芷。菖蒲根。桃头。(端午日收者佳各四两)柏叶。(八两)硫黄。火硝。
(各一两)俱为末。红枣糊为丸印方锭焚烧祛疫。即端午除夕。宜多焚之。
〔许真君救饥方〕 黄豆七斗。芝麻三斗。水淘净。即蒸。不可浸多时。恐去元气。蒸
过即晒。晒干去壳。再蒸再晒。共三次。捣极熟。丸如核桃大。每服一丸。可耐三日饥。此
方所费不多。一料可济万人。夫仁人君子。义田储粟。利及后世。此仁德之大者。其或凶年
荒岁。随力施赈。贵买贱卖。以救一方。能救千人者。名登仙录。仁人力行利济。天之报施。

〔救饥方〕 芝麻三升。糯米三升。(俱水淘晾干。悠火炒。)先将糯米磨成粉。和入芝
麻。再磨一遍。另用红枣三斤。(煮烂。只留汁一碗。去皮核)同粉石臼内捣熟。丸如弹子
大。(



<目录>卷一

<篇名>咳嗽

属性:(附哮喘痰症)
〔热嗽〕 有痰面赤。烦热午前更甚。起于夏季者多。黄芩。知母。桑皮。杏仁。黑山
栀。象贝。桔梗。(各一钱半)生甘草。(五分)水煎服。
〔秋月肺燥咳嗽〕 嗽多痰少。午后至夜更甚。松子仁。(一两)胡桃肉。(二两)研膏。
加熟蜜。(五钱)和匀。每服二钱。食后沸汤点服。 日久痰多者。加北五味二钱。屡效。
〔肺热久嗽〕 痰少有声。肌瘦将成肺痨者。杷枇叶。(蜜炙去毛)木通。款冬花。紫
菀。
桑皮。杏仁。(各等分)制大黄。(照分减半)各为末。蜜丸如樱桃大。食后夜卧。含化一丸。
〔肺郁痰嗽胸膈疼痛夜卧不安者〕 贝母。杏仁。(各等分)共捣。研入姜汁。白糖。
蒸饼为丸。夜卧含化。
〔痰嗽〕 胡桃肉。(三枚)生姜。(三片)卧时嚼服。即饮汤二三呷。再食胡桃。(三
枚)生姜。(三片)缓缓嚼下。数次即效。 气壅痰盛者。用悉尼一个。开一窍。入白矾一
钱。用纸封固。隔水蒸熟。食二三次愈。
〔食积痰嗽〕 萝卜子半斤。焙燥炒为末。以糖和丸。如樱桃大。绵裹含化。汁下甚效。
〔膈中老痰〕 不论男妇。久积老痰。或失音。或发喘。汤药不效者。密陀僧一二钱。
砂糖调白汤送下。痰与药从大便出无碍。(不宜多服。)
〔痰晕〕 明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