矣。赵嗣真曰∶合病者,二阳经,或三阳经,同病不移者也。并病者,一经先受病。又过一
经,两经同病也。如太阳阳明,若并而未尽,犹在两经,仲景所谓太阳证不罢。而赤,阳气



少阳阳明合病,主承气汤。三阴有两感而无合病,合病不传经,并病亦与传经异。太阳多传

传太阴,谓之误下传。太阳传少阴,谓之表里传。水胜火,火胜水,此南北二方之变,顷刻
害人。辨之不早,必成不救。太阳传厥阴,谓之首尾传。三阴不至于首,唯厥阴与督脉上行
,与太阳相接,又名巡经得度传。炎变至重,不为不多矣。〕
葛根(四两) 麻黄 生姜 桂枝 芍药 甘草(炙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先煮
麻黄葛根,
成氏曰∶轻可去实,葛根麻黄之属是也,此以中风表实,故加二物于桂枝汤中。
除麻黄,名桂枝加葛根汤。(仲景)治太阳病。项背强KT KT 。反汗出恶风者。(
KTKT 者,颈不
根一味,则两经尽解
利但呕。(喻嘉言曰∶
上行,故合阳明胃中之
然上逆则必加半夏入葛
自止尔。葛根汤,即第
治发热,恶寒,头痛,项强,伤寒温病。



<目录>卷三上\表散门

<篇名>麻黄附子细辛汤

属性:(仲景) 治伤寒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是也。
太阳膀胱,与少阴肾,相为表里。肾虚,故太阳之邪,直入而脉沉,余邪未尽入里
此证谓之表里传,非两感也。)
麻黄(二两去节) 细辛(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切八片) 先煮麻黄,去上沫,
内辛附煮,
发热,故曰
太阳之寒而
去细辛。加甘草。名麻黄附子甘草汤。
仲景曰∶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目录>卷三上\表散门

<篇名>升麻葛根汤

属性:(钱仲阳) 治阳明伤寒中风,头疼身痛,发热恶寒,无汗口渴,目痛鼻干,不得
及阳明发斑,欲出不出,寒暄不时,人多疾疫。(三阳皆有头痛,故头痛属表。六经皆
痛。在阳经,则烦痛拘急。风寒在表,故发热恶寒。寒外束,故无汗。热入里,故口渴
明脉络鼻,侠目,故目痛鼻干。阳明属胃,胃受邪,故不安卧。此其受邪之初,犹未及
也。阳邪入胃,里实表虚,故发斑。细如蚊点为疹,大若锦纹为斑。)
升麻(三钱) 葛根 芍药(二钱) 甘草(一钱炙) 加姜煎。头痛,加川芎白芷。
(川芎为通
二药。)热
热。)头面
咽。)斑出
参。胃虚食
阳明多气多血,寒邪伤人,则血气为之壅滞。辛能达表,轻可去实,故以升葛辛轻之品,

葛根为君,升麻为佐,甘草芍药以安其中。)升麻甘草,升阳解毒,故又治时疫。(感时疫者
,必先入胃,故用阳明胃药。)伤寒未入阳明者,勿服,恐反引表邪入阳明也。斑疹已出者
,勿服,恐重虚其表也。(麻痘已见红点,则不可服。阳明为表之里,升葛阳明正药。凡斑
疹欲出未出之际,宜服此汤,以透其毒。不可便服寒剂,以攻其热。又不可发汗攻下,虚其
表里之气。如内热甚,加黄连犀角青黛大青知母石膏黄芩黄柏玄参之类。若斑势稍退,潮热
谵语,不大便,可用大柴胡加芒硝。调胃承气下之。)



<目录>卷三上\表散门

<篇名>柴葛解肌汤

属性:(节庵制此以代葛根汤) 治太阳阳明合病,头目眼眶痛,鼻干不眠,恶寒无汗,
洪。(太阳脉起目内 ,上额,交巅。阳明脉上至额颅,络于目。风寒上干,故头痛,
眶痛也。恶寒无汗,属太阳。鼻干不眠,属阳明。脉洪,将为热也。节庵曰∶此阳明
邪,若在腑病,另有治法。)
柴胡 葛根 羌活 白芷 黄芩 芍药 桔梗 甘草 加姜枣石膏一钱煎。无汗,恶

寒邪在经,故以羌柴芷葛散之,寒将为热,故以黄芩石膏桔梗清之。(三药并泄肺热,)
以芍



<目录>卷三上\表散门

<篇名>柴胡升麻汤

属性:(局方) 治少阳阳明合病,伤风,壮热恶风,头痛体痛,鼻塞咽干,痰盛咳嗽,
稠粘。及阳气郁遏,元气下陷,时行瘟疫。(刘宗浓曰∶伤风一证,仲景与伤寒同论,
麻黄桂枝之分,至于传变之后,亦未尝悉分之也。诸家皆与感冒四气,并中风条混治。
无择别立伤风一方,在四淫之首。且根据伤寒以太阳为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