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只是一服。渴即饮粥汤,忌生冷、油腻物。如不能食冷物,即添少浆暖服。嘉兴谢医
得此方,恶其繁,只用浆水煮猪肝,丸如梧桐子大,粥饮下五十丸,其效亦若。暴泻痢只是
一服。唯热痢、热泻不治。
赵府傅上与下 ,婺州人也。宜人病泄泻不止,如附子、木香、诃子、肉豆蔻、龙骨等
药及诸丹服之皆无效。召仆诊之,肝肾脉虚弱,此肝肾虚也。府傅云∶其说见在何经?仆曰
∶诸方论泄痢,皆是言脾胃病,不过谓风冷、湿毒之所侵入及饮食伤滞,遇肠虚则泄痢,而
不知肝肾气虚亦能为泄痢。古书所载甚明,不可不辨。经曰∶泄痢前后不止,肾虚也。又曰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下谓下焦肝肾之气也。门户束要,肝之气也;守司于下,肾之气也
。肝气厥而上行,故下焦不能禁固而泄痢。肾为胃关,门户不要,故仓廪不藏也。若病泄痢
,其源或出于此。而专以脾胃药治之,则谬固千里矣。遂服木香散,数服而愈。



<目录>卷之八

<篇名>妇人协热下利方论第九

属性:论曰∶若下利清水,其色赤黄,或米谷不化,但欲饮冷,时时呕逆,小便不利,得热则
极,心胸烦躁,脉虚大而数。此由乘虚,热入于胃,凑渗下焦,津液不分,并于大肠,谓之
协热下利。先用五苓散利小便,次以玉粉丹、四味阿胶丸。



<目录>卷之八\妇人协热下利方论第九

<篇名>玉粉丹

属性:蛤粉 硫黄(等分)
上同研细,白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饮下五十丸。



<目录>卷之八\妇人协热下利方论第九

<篇名>四味阿胶丸

属性:黄连 赤茯苓(去皮,二两) 芍药(三两) 阿胶(炒燥,一两)
上先将三味为末,却以好醋熬阿胶成稀膏,丸如梧桐子大,饮下三十丸。



<目录>卷之八

<篇名>妇人滞下方论第十

属性:夫赤白痢疾者,古人名之滞下是也。究疾之源,皆因外感五邪之气,内伤生硬、冷热之
食。其证不一,有赤、有白、有赤白相杂,有冷、有热,有虚、有实。大抵四时皆以胃气为
本,未有不因外感寒、暑、燥、湿、风之气而伤于脾胃,脾胃既亏,而又内伤饮食,饮食不
能克化,致令积滞而成滞下。古人云∶无积不成痢者,此也。经云∶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盖风喜伤肝,然春时肝木正旺而不受邪,反移气克于脾土。然脾既受克,又不能忌慎口腹,
恣食生冷、粘硬之物,致令脾胃不能克化,因此积滞。又夏、秋之间,或再感暑湿、风冷之
气,发动而成痢也。其证必先脐腹 痛,洞泄、水泻,里急后重,或有或无,或赤或白,或
赤白相杂,日夜无度。如有此证,不问冷热、虚实,但当先服神术散,可以发散风冷、寒湿
之气;次服五苓散,分利水谷;兼用加巴感应丸,温脾胃、去积滞;或六神丸,未有不安者
也。或曰∶虽古人有言,无积不成痢。亦不专以去积为先,岂有一岁之内,独于夏秋之间人
皆有积,而春冬无之?盖风邪入胃,木来胜土,不为暴下,则为痢疾,其神术散要药也。又
有一方,一郡之内,上下传染,疾状相似。或只有一家,长幼皆然;或上下邻里间相传染;
或有病同而证异;亦有证异而治同。或用温剂而安,或用凉药而愈。有如此等,是毒疫痢也
。治疫毒痢者,虽当察五运六气之相胜,亦不可狎泥此说。且如运气相胜,岂毒偏于一方、
一郡而独于一家、二家者乎?如有此证,当先察其虚实、冷热,首以败毒散,多加人参、
甘草、陈米、姜枣煎服;及三黄熟艾汤、黄连阿胶丸、五苓散、驻车丸,可选而用之。如
下痢赤多,或纯下鲜血,里急后重,大便不通,身体壮热,手足心热,大烦燥渴,腹胁胀痛,
小便赤涩,六脉洪大,或紧而数,或沉而实,此热痢也。宜白头翁汤及三黄熟艾汤、五苓散
,可选而用之。若风痢下血太过,宜用胃风汤加木香、黑豆煎服。若夏秋之间下痢,或赤或
白,或赤白相杂,脐腹 痛,里急后重,憎寒发热,心胸烦闷,燥渴引饮,呕逆恶心,小便
不利及五心烦热,六脉虚弱。此等脉证,正因伏暑而得此疾,宜服香薷散加黄连、甘草、当
归,酒水浓煎,沉令水冷,顿服。仍兼服酒蒸黄连丸,或小柴胡汤加人参煎服必愈。(沈内
翰云∶治痢之药极多,然无如此药之妙。盖小柴胡汤能治暑毒)如杂证一退,而痢尚未止,
则以四物汤加胶、艾煎服,以调阴阳,未有不安者也。如水谷不分,小便不利,宜用五苓散
,淡竹叶煎汤调服。如烦渴甚者,亦宜服之。若不明伏暑之证,但以脉虚而妄投硫、附、姜
、桂、丹石之药而杀之,深可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