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 防风(拣软而裹面有泽,芦似蚕头者为上,去叉、股、芦) 桔梗(今人多以荠
为之。
要拣味苦、肥白者为上,或生或炒皆有用)
以上并洗,去苗、芦,细切,晒干,秤用。
木香(拣如朽骨,气味辛辣甚者为上。近时川人采南云根以乱真,其性大寒,利大、小
便。《本草》谓之青木香;《证类》谓之独行根。又云土青木香,不堪入药。凡方书云当用
青木香者,皆当用南木香) 沉香(种类不一,惟色黄而沉者为上) 丁香 檀香 白芷 官
桂(愈嫩则愈浓,愈老则愈薄。仍用紫色紧卷者,去皮至有油处,别为末用) 藿香 荆芥
薄荷 紫苏
诸香药并不可见火,或急用,宜多纸裹怀KT 用。
北艾(先去梗,焙燥碾烂,以马尾罗隔去灰末,只留黄。先秤分量,却用糯米粉打糊捏
成饼子,炙黄用。或以酒炒亦可) 败酱(即今之苦蓍也) 喝起草(即苍耳也) 泽兰叶 紫
苏藿香 荆芥 薄荷 香薷(音柔) 柏叶 茵芋 大青 莽草 樗枝 石楠叶 石
苇(去毛) 枇杷叶(先用温水浸,刷去毛,却用姜汁炙)
以上并去梗取叶,以纱隔去尘土。惟紫苏、藿香饮药中宜兼嫩梗,大能下气。
黄连(宜拣大而似鹰爪者尤佳) 石菖蒲(一寸九节者佳。此种类甚多,取生于石上,
叶有剑脊者真,无剑脊者名溪荪,生于泥中者名昌阳,可解巴豆毒。二味并去须,细切) 舶
上茴香 北茴香 葫芦巴(酒炒) 破故纸 蛇床子 薏苡仁 紫苏子(除是自种自取方是
真者,可以伐病。虽云细而香者是真,今人多采野苏子以乱其真。其子亦小,却以真苏叶
令香,更不可辨) 子 葶苈子(甜者,拣细而脆者真。要分甜、苦) 黑牵牛(亦有
半生半炒) 牛蒡子 芫花(醋浸过,炒令黄色去梗)
以上并隔纸炒香。
五味子(色黑内有羊肾者佳。入补药中宜炒用,入嗽药中宜生用) 木鳖子(去壳切,
以麸炒) 巴豆(川中来者似菘子而差小者为上。去壳及皮,必用皮纸裹打去油,如此者三、
五次油方尽。或有不去油者) 车前子 兔丝子(二味先用温水淘洗,去泥砂,控干,以好
酒浸四、五日,蒸四、五次,研令极烂,捏成饼子,焙干,方可为末) 香附子 金毛狗脊 骨
碎补并细切,炒令黄色,舂擦去毛令尽方秤) 石斛(拣色黄如金、大者,去根皮,细切,
用好酒浸一宿,蒸一炊久,慢火炒燥秤用) 卷柏 甘松(并洗,去根土用) 肉苁蓉(拣
香而肥有鳞甲分明者,乃其端有心者方真。有盐霜者不用) 当归(拣如马尾重半两以上,
气香味甜者为上。微炒) 川牛膝(拣如鼠尾,软而甜者为上)
并去芦,酒浸半日,不可太过,久则失味。洗净,慢火焙干,切,方秤分两。
五加皮 桂心(补药用浓者,发散用薄者) 海桐皮 黄柏皮 杨梅皮 白藓皮 杜仲
浓朴 桑白皮(或炙炒。今人多以橘树根皮为伪,最要仔细辨)
并削去粗皮,细切方用。惟杜仲、浓朴,每一斤用生姜一斤研取自然汁,罨一宿,次日
炒令黄色。
甜瓜子 栝蒌子 冬瓜仁(去皮) 杏仁 桃仁 郁李仁(并先去尖、双仁,却用水煮
一、二沸,去皮,以麦麸炒黄,秤用) 酸枣仁(去皮,炒香用) 柏子仁(拣去壳,别炒、
研用) 皂角(去皮弦子,酥炙) 川椒(拣色红而口白辛香者为上。去棱目及闭口者,然
后慢火炒令色变,以纸乘于地上,碗覆出汗为度) 山栀(小者佳,一名越桃) 缩砂 白
豆蔻 益智 草果(并去皮,取仁秤) 槟榔(如鸡心者佳) 大腹子(二味生用) 肉豆
蔻(三味面裹炮,令面黄为度) 山茱萸 诃子(炮去核,取肉秤。双核者名诃藜勒,独核
名诃子) 川楝子(蒸,去皮核、炒秤) 大黄(湿纸裹煨令香熟。亦有酒洗生用) 三棱
(亦有以红蒲根为伪者) 蓬莪术(二味并用湿纸裹,炮令香软,细切。或更用酽醋浸半日
用) 郁金 野狼毒 紫河车(三味并洗,切,焙) 神曲 半夏曲 麦芽 谷芽(并捣碎、
炒黄用) 白姜(出大通池州者尤佳) 天雄(重两半以上,有象眼者佳) 附子(拣圆而
坚实者为上) 草乌 川乌(重七、八钱,如鹅脑者为上)
五味并用灰火炮裂,去皮、尖、脐用。
天南星(重一两者佳,忌用虎掌。炮去皮,或以白矾水浸一、二宿) 吴茱萸(去枝叶)
半夏
二味并用,汤泡七次。
半夏曲(以洗过半夏为末,以生姜自然汁捏为饼子,炙黄用) 生地黄(洗,焙干秤。
亦用研取自然汁) 熟地黄(温水净洗,焙干,却以好酒发湿,却用巾子乘于甑上蒸,再用
酒洒,九蒸九爆,焙燥秤。地黄生者平宣,熟者温补。虚人须补药,当用熟。《本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