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内发虚
热也。法当补母而泻本脏则愈。且如日中发潮热者,是心虚也。肝为心之母,则宜先补肝,
肝实而后泻心,心得母气则内平,以潮热愈也。医见潮热,妄谓其实,乃以大黄朴硝辈诸冷
药利之。利既多矣,不能禁约,而津液内竭,纵取一时之瘥,鲜有不成疳病而身瘦也。
小儿积热者,由表里俱热,则遍身皆热,颊赤口干,小便赤,大便焦黄,先以四顺饮子
、三解牛黄散,利动脏腑热即去。既去复热者,里热已解,而表热未解也,当用惺惺散,或
红绵散,表热乃去。表热既去,久发热者何也?世医到此,尽不能晓,或再用凉药,或再解
表,或以为不可医,误致夭殇者甚多,此表里俱虚,气不归原,而阳浮于外,所以再发热,
非热证也。只用异功散,入粳米煎和其胃气,则收阳气归内,身体便凉,热重者辰砂金箔散
治之,钱氏白术散亦可。
小儿虚热者,因患后平复,血气未匀,四体羸弱,时多发热,治宜调气补虚,其热自退
,如钱氏白术散、异功散、加四均子汤之类,或未退,人参生犀治之,此为良法。
小儿实热者,头昏颊赤,口内热,小便赤涩,状如豆汁,大便坚硬,或秘涩不通,腹急
,此热证也,宜四顺饮子、大黄朴硝汤、八珍散,略挨动脏腑即安。
小儿疳热者,发热形瘦多渴,吃食不长肌肤者,为之疳热,三四岁后有此疾。盖吃食则
有疳,用金瓜丸、五蟾丸、肥儿丸之类治之,最为稳当。
小儿血热者,每早食后发热,夜则凉,世医多谓虚劳,或为疳热,此血热证也。宜服龙
胆丸、地黄膏之类,时时与服,即瘥。
小儿骨蒸热者,一岁至十岁,衣絮皆不得者,新绵又不得,冬月以火烘衣被,勿令食桃
杏杨梅果实,又不得食炙爆热面之类,皆令儿体热,或因伤寒后食肉太早,令儿体热者有之
,或作骨蒸者,宜服生犀散、克效汤、地骨皮饮、七宝散、金莲饮子治之。盖小儿纯阳,未
有虚羸形瘵之证,温补之剂寡矣。且如前人论小儿发热,有一十四证,见证立方,多获功效
。今人当效前人之心,观形察色,切脉论证,以分表里虚实,设有所误,非惟夭阏人命,抑
且欺于心哉。



<目录>卷之六十四\小儿门

<篇名>违和说

属性:\r面部图形\pqxlf29.bmp\r
\r脑背图形\pqxlf30.bmp\r



<目录>卷之六十四\小儿门

<篇名>违和说

属性:脉色纯红者,为初得病,为阳,为热,为病在外。
脉色红而紫者,为病传变,为内。外尚有热,或但热为阳。
脉色红或紫而青,为病荏苒,为病一寒一热,外为之变作。
脉色纯青者,为病久而过经,为冷,(为热在内,为阴,脉色青而黄,为病假极,为冷
,冷极则变热,治则费力,为虚寒,)则为五脏之邪相干,阴阳之证相反。
脉色青而黑,为病极,或为久病再作,形色黧黑。
脉色黑而黄,黄而露出者,十无一生,大凶。



<目录>卷之六十四\小儿门

<篇名>违和说

属性:赤红乃心气绝,盖火属心,主炎上,故知心绝则死。
主切牙、弄舌、虚舌出、满口生疮、木舌、鹅口、喉闭、舌上白胎、舌下重吊、咽喉肿
烂、痰涎上壅、鱼口,此为危急恶候。



<目录>卷之六十四\小儿门

<篇名>违和说

属性:红脉现变蒸候,主烦躁啼叫,头肚上温温壮热,一二日而退。
太阴上红脉现,伤寒之候,主壮热鼻塞。
文台上红脉现,伤寒三日余,主内热头疼。
太阳脉红至太阴,内外有热,又连文台,热极不解,至武台,渐生变证。
囟门红脉,胎受热受惊之候,主不时惊跳,时多啾唧,夜啼难睡。
额上红脉至眉心,惊风发热之候,引入印堂,惊痰搐搦有热,主小便涩少。
印堂红脉现,心经积热,眉心连印堂红脉,或红影心肝,上焦热蕴,痰涎上壅,贯上焦
,夜啼,将生惊候,近眉头左下有凸伏惊,时睡中惊跳。
囟门红脉肿凸,此风热痰生惊,正缘热气上冲攻急,心胃有热痰不止,渐成惊风之候。
以凉剂去痰解热即安。如囟门上红脉,引入印堂,比惊候搐动多日了。
左眉头红,变蒸热未退,肝肺有热之候,当以清肺疏风热、正胃气之剂。
风池红,有风热在上中焦,瞬息将有搐动之候,截风化痰。
气池红,伤风久,传变在脏,三焦有热之候,可频解利。
眉心印堂红,有热惊,痰饮不吐,则成惊搐。
印堂至山根红脉,是心与小肠热候,小便赤涩而少。
山根下鼻柱红,心胃热候,小便连大便皆赤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