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喘动应手矣。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
血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
矣。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
肋与少腹相引痛矣。厥气客于阴股,寒气上及少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阴股。寒气客
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寒气
客于五脏,厥逆上泄,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复反则生矣,寒气客于肠
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然寒则腠理闭
,则气道不行,故气收敛,冷积于中,遂为痼冷之疾也。《直指方》云∶人之处世饮食为上
,汤药次之,惟其口腹不充,嗜欲无节,所以脏中停聚而为之沉痼也,故有沉寒痼冷之名耶
。男子遗精,女子带下,骨寒脑冷,气乏血衰,呕吐恶心,久泄暴下,皆其证耳。疗治之法
,在乎温补,不可用刚剂。惟于滋血养气之中,或佐以姜桂则可,古人所谓精不足者,补之
以味,若执刚燥之剂,亟欲阳气顿回,犹恐肾水易涸,心火独盛,亢则害,承乃制也。《内
经》曰∶阴气有余,多汗身寒。《阴阳应象》云∶阴盛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
而厥。《调经篇》云∶阴盛生内寒。岐伯曰∶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可泻,泻则温气
去,寒独留,故为寒中。东垣解云∶此脾胃不足,劳役形体,中焦不能营运,病传为寒中,
宜补阳以附子理中汤为末,用葱白煎羊肉汤,取清汁,调进数服而愈。前人立论至详,凡为
医者深探其意,根据经用药,则无夭阏之祸也。



<目录>卷之四十九\痼冷门(附论)

<篇名>痼冷通治方

属性:治脾胃冷弱,心腹疼痛,呕吐泄利,霍乱转筋,体冷微汗,手足厥寒,心下逆满,腹中
雷鸣,呕哕不止,饮食不进。一切沉寒痼冷,并皆治之。
附子(炮,去皮脐) 人参(去芦) 干姜(炮) 白术 甘草(炙,各三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每服一丸,用水一盅,化开,煎至七分,空心服。



<目录>卷之四十九\痼冷门(附论)

<篇名>痼冷通治方

属性:治真气不足,元阳久虚,寒邪攻冲,肢节烦疼,腰背酸困,自汗厥冷,大便滑泄,小便
白浊。及中风涎潮,不省人事,伤寒阴证,厥逆脉微,皆可服之。
方见诸虚门



<目录>卷之四十九\痼冷门(附论)

<篇名>痼冷通治方

属性:治证同前。
方见寒门



<目录>卷之四十九\痼冷门(附论)

<篇名>痼冷通治方

属性:治上盛下虚,气不升降,阴阳不和,胸膈痞满,饮食不进,肢节倦痛。
沉香(二钱半, ) 附子(炮,去皮脐,半两)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十片,煎至一盅,食前服。



<目录>卷之四十九\痼冷门(附论)

<篇名>痼冷通治方

属性:治气虚阳弱,虚汗不止,肢体倦怠。
黄 (去芦,蜜炙,五钱) 附子(炮,去皮脐,四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十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目录>卷之四十九\痼冷门(附论)

<篇名>痼冷通治方

属性:治真阳不足,上气喘急,自汗盗汗,气短眩晕,但是阳虚气弱之证,并宜服之
人参(去芦,五钱) 附子(炮,去皮脐,三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十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目录>卷之四十九\痼冷门(附论)

<篇名>痼冷通治方

属性:治精血俱虚,荣卫耗损,潮热自汗,怔忡惊悸,肢体倦乏,但是一切虚弱之证,并皆治
之。
鹿茸(去毛,酒炙 ) 附子(炮,去皮脐,各四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十片,煎至八分,食前服。



<目录>卷之四十九\痼冷门(附论)

<篇名>痼冷通治方

属性:治虚汗不止,及体虚失血,大效。
官桂(去粗皮,三钱) 附子(炮,去皮脐,四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枣二枚,煎至一盅,食前服。



<目录>卷之四十九\痼冷门(附论)

<篇名>痼冷通治方

属性:治元脏气虚,真阳耗散,两耳常鸣,脐腹冷痛,头旋目晕,四肢倦怠,小便滑数,泄泻
不止,并皆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