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神效,食后临卧时服。



<目录>卷之十六

<篇名>膈噎门(附论)

属性:膈噎为病,巢氏以忧思劳食气五者为五噎,以忧恚寒热气为五膈。然膈噎虽分之为二,
不云治疗之法,《内经》言三阳结谓之膈,三阳者大肠小肠膀胱是也,结者热结也。小肠热
则血脉燥,大肠热则后不圊,膀胱热则津液涸。三阳结热,则前后闭涩不通,气反上行,食
噎不下,此皆热证。《内经》又云∶诸气为阳也,气结则脉结,脉结于阳部,必寸关缓涩而
沉伏,此谓之阳结也,结者乃结聚之义也。膈者谓膈在心脾之间,上下不通,若格拒之状也
,或结于咽喉,时觉有所碍,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由气郁痰搏而然,久则渐妨饮食而为膈
也。噎者饮食之际,气卒阻滞,饮食不下而为噎也。大凡忧愁愤怒,盖出于思,思则伤神,
气不舒,气聚结不散,为结为痞,为膈为噎,乃正气虚,使气道嗌塞,大便自结。结则气上
不下,食不得入,入则反出,俾肠涸胃空,上吐下结,遂成结肠反胃。盖气膈之病,胸中气
痞烦闷,饮食不下,或心下苦满,噫气吞酸,时闻食臭,大小便闭涩,不时吐逆,皆由忧思
伤气,故阳脉结而谓之膈气也。夫喜则气散,怒则气逆,忧则气聚,思则气结,悲则气急,
恐则气怯,惊则气乱,此七气不和则百病生。膈噎之证,得气愈盛,气噎其脉缓涩,食噎其
脉短涩,治法透膈疏气,化痰和胃。后之学人,幸而辨之,治证药类,开列于后。



<目录>卷之十六\膈噎门(附论)

<篇名>膈噎通治方

属性:治五噎食不下,呕 痰多,咽喉噎塞,胸膈满痛。
人参 半夏(汤洗七次) 桔梗(去苗) 白豆蔻 木香 杵头糠 沉香(不见火) 荜
澄茄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七片,煎至一盅,食后服。



<目录>卷之十六\膈噎门(附论)

<篇名>膈噎通治方

属性:治胸膈痞闷,诸气结聚,胁肋胀满,痰逆恶心,不进饮食,并皆治之。
枳壳(去y,麸炒) 青皮(去白) 大腹子 半夏曲(炒) 丁香(不见火) 天南
星(汤泡)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目录>卷之十六\膈噎门(附论)

<篇名>膈噎通治方

属性:治胸膈痞满,胸中痛,喘急妨闷。
栝蒌实(另研) 枳壳(去y,麸炒)
两)
上为细末,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用淡姜汤下。



<目录>卷之十六\膈噎门(附论)

<篇名>膈噎通治方

属性:治脾胃不和,胸膈痞闷,气逆生痰,不进饮食,如五噎五膈,并皆治之。
白茯苓(去皮) 缩砂(去皮) 薏苡仁(炒) 枇杷叶(去毛,姜汁炙黄) 桑白皮
(炒) 沉
谷(炒) 藿香 杜仲(去皮
皮(去白)半夏曲(炒黄) 神曲(炒) 桔梗(各三
草(炙,各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红枣二枝,煎至一盅,食远服。五噎入柿干一个,膈气
吐逆入薤白三寸,枣五枚,同煎。



<目录>卷之十六\膈噎门(附论)

<篇名>膈噎通治方

属性:治脾胃不和,停痰留饮,不能运化,腹胁胀满,短气噎闷,或吐痰水,噫
饮食,渐至羸瘦。
人参(去芦) 丁香 白芍药 当归(去芦) 肉桂(去皮) 莪术(煨) 丁皮(各
一钱) 干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空心服。



<目录>卷之十六\膈噎门(附论)

<篇名>膈噎通治方

属性:治喜怒不节,忧思兼并,多生悲恐,或时振惊,致脏气不平,憎寒发热,心腹
冲两胁,上塞咽喉,吐咽不下,皆七情所生。
方见气门。



<目录>卷之十六\膈噎门(附论)

<篇名>膈噎通治方

属性:治因忧恚郁结,或作寒热,遂成膈气,不进饮食。
白豆蔻(去皮,一两) 青皮(去白) 缩砂(去皮) 丁香(各二两) 木香(一两
半) 甘草
姜制炒,各八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用生姜盐汤调服。



<目录>卷之十六\膈噎门(附论)

<篇名>膈噎通治方

属性:治七情郁结,膈塞不通,及食冷物即发,其病紧痛欲吐,食饮不下,甚者手足
或上气喘急呕逆。
麦门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