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热饮子,
水为丸,弹子大,阴干细嚼,水送下。



<目录>卷之五\暑门(附论)

<篇名>暑证通治方

属性:治伤寒后伏暑,烦热不安,及烦热虚劳。
地骨皮(去木,二两) 防风(去芦,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远温服。



<目录>卷之五\暑门(附论)

<篇名>暑证通治方

属性:上用不蛀皂角,不计多少,刮去黑皮,烧烟欲尽,用盆合于地上,周回勿令透烟,每用
皂角灰一两,用甘草末六钱和匀,每服一钱,新汲水调下,气虚人温浆水调下。昏迷不省
,不过两服,吴内翰备急用皂角五斤,去皮弦,炙焦存性,甘草五两,盖中暑人痰塞关窍,
皂角能疏利去痰故也。一方用米饮下。



<目录>卷之五\暑门(附论)

<篇名>暑证通治方

属性:上用上等重罗细面,以姜汁及水和成饼子曝干,却碾末收之,每服二三钱,新汲水调
服。



<目录>卷之五\暑门(附论)

<篇名>暑证通治方

属性:治大人小儿伤暑伏热,燥渴瞀闷,头目昏眩,胸膈烦满,呕哕恶心,口苦舌干,肢体困
倦,不思饮食,或发霍乱,吐利转筋,并宜服之。
香薷(去根,一两) 紫苏(去粗梗) 干木瓜 藿香叶(洗去砂土) 茯神(去木,
各五钱)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每两作三十丸,每服一丸至二丸,细嚼,温汤下,或新汲水化下
,亦得,小儿每服半丸,不拘时候。



<目录>卷之五\暑门(附论)

<篇名>暑证通治方

属性:治冒暑,解烦渴。
乌梅肉(四两) 甘草 青盐 干木瓜 白茯苓 檀香(各一两) 麝香(二钱半)
上除麝香别研,余并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三十丸,每服一丸含化,或新汲水温水
嚼下,不拘时候。一方有人参。



<目录>卷之五\暑门(附论)

<篇名>暑证通治方

属性:治证同前。
川百药煎(三两) 人参(二钱) 麦门冬 乌梅肉 白梅肉 干葛 甘草(各半两)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鸡头实大,每服一丸,含化,夏月出行,一丸可度一日。



<目录>卷之五\暑门(附论)

<篇名>暑证通治方

属性:治伤暑烦躁发渴,口苦舌干,头痛恶心,不思饮食,昏迷不省人事欲死者,及治血痢,
妇人热血崩。
青皮(去白) 赤芍药 黄连(去须) 地榆(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冷水调下。如蓄热而气血妄行,加甘草等分。一方将水调服,
治血痢,水一盏煎服。



<目录>卷之五\暑门(附论)

<篇名>暑证通治方

属性:治伏暑,下血如久痢。崇宁二年,自太府出为发运,夏及秋患痢两月,一日一夜三四十
次,然血多白少,名医皆曰此痢也,闻泗州青阳镇李中和助教善医,即遣人召之。中和至看
脉,即曰此非痢也,始甚怒之,徐叩之,李曰∶血多白少,小便涩少,即非痢。其言中余之
病,心已神之,乃是旧因伏暑,小便转导入大腑,由心经而过,遂化为血,大小便下,故其
状似痢而非痢也,但令大小便各归本脏即安。
通草 木通(各半两) 泽泻(一分) 竹茹(二钱少用,老人减半)
上锉如大米粒,或为细末,就锉时即每服秤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细末,即

服之皆安,故记传久。



<目录>卷之五\暑门(附论)

<篇名>暑证通治方

属性:治伏暑,或吐或泻,有效。
黄连(一斤,净) 陈仓米(二升,水二碗拌湿)
上于锅内如罨饭法,米熟为度,晾干为末,以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饭
汤下,不以时。



<目录>卷之五\暑门(附论)

<篇名>暑证通治方

属性:解暑毒。
檀香(一钱) 杏仁(去皮,二钱半) 乌梅肉(二两) 紫苏叶(一两) 茴香(三
钱半) 百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非时含化。



<目录>卷之五\暑门(附论)

<篇名>暑证通治方

属性:治中热,五心烦躁,霍乱呕吐,口干烦渴,津液不通。
白梅(二十九个) 檀香(三两) 甘草(四两) 盐(五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