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食前服。如血少加当归一钱,同煎服。



<目录>卷之四\寒门(附论)

<篇名>寒证通治方

属性:治虚寒无阳,胃弱干呕。
附子(炮,去皮脐) 干姜(炮,各二钱半) 沉香 白术(各一钱二分) 甘草(炙,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食前服。



<目录>卷之四\寒门(附论)

<篇名>寒证通治方

属性:治中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等证。
沉香 附子(炮,去皮脐) 干姜(炮) 良姜(炒) 官桂(去皮) 茴香(炒) 川
上各一两为细末,用好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熟米饮下,空腹食
前,日进二服,忌生冷硬物。



<目录>卷之四\寒门(附论)

<篇名>寒证通治方

属性:治三阴中寒,一切虚冷厥逆呕哕,阴盛阳虚之证,及阴毒伤寒,四肢厥冷,脐腹痛,咽
肥葱(细切,锉) 麦麸(各三升) 沧盐(二两)
上三件,入水一大盏,同和拌匀湿,分作二次,于铛锅内同炒极热,同重绢缝作二包,
将一包热熨脐上,冷更易一包,葱包既冷,再用盐水拌湿炒焦,根据前用之。至煤烂不用,别
取葱麸,日夜不住相续,至身体温热脉壮,阳气复来,而守正气,养之和之。



<目录>卷之四\寒门(附论)

<篇名>寒证通治方

属性:治阴证伤寒,腹痛吐利,唇青面黑,身背强,四肢冷,脉沉细,咽喉不利。
上用沧盐一斤炒焦大热,布绢二重作囊,包裹盛之,熨阴脐间,亦同葱熨法,尤妙。



<目录>卷之四\寒门(附论)

<篇名>寒证通治方

属性:治中寒气痞,脾胃不和,饮食进退,脐腹虚冷,及中酒吐逆,胸膈不利。
度,薄切,焙) 干生姜(二两,去皮) 白术 人参 陈皮(去白) 神曲(炒黄) 半
上为细末,用生姜自然汁煮,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生姜汤下,不拘
时服。



<目录>卷之四\寒门(附论)

<篇名>寒证通治方

属性:治阴证伤寒,唇青面黑,身背强痛,四肢厥冷,及诸虚沉寒。
附子(炮) 官桂 当归 白术(各二钱半) 干姜(炮) 半夏曲(各二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红枣二枚,煎至一盅,食前服。



<目录>卷之五

<篇名>暑门(附论)

属性:夏三月,炎暑大行,山泽燔燎,林木流津,正由火热极甚,熏蒸于物,致之然也。在人
亦应之而多汗,由火气浮泄于表。时于此际,湿热隆盛,人多肢体困倦,精神短少,一或将
理失宜,轻则气虚身热,头重脚软,脾弱少食之证,所谓注夏病也。暑之为气,在天为热,
在地为火,在人脏为心,且暑之中人者,先着于心,伏为三焦肠胃之间。凡中之者,盖热伤
气而不伤形也,乃六淫中无形之火,大率以五行中有形之水制之,轻则前证所感,大同小异
,重则昏不知人,或吐或泻,或眩晕顽痹,丹溪以阴虚所致,甚则瞀闷懊恼而死,客气旺而
主气弱,为热伤元气。古人立法,夏月宜补者,补天真元气,非补热火也,以用人参五味子
麦门冬名生脉散,盖此药能益金水,以御火土之旺,又令人夏食寒以扶阴气,养其阳也。盖
谓阳亢于外,阴微于内,庚金受因于上,清肃之源竭于下也。丹溪又辨云∶世言夏月伏阴在
内,此阴字有虚之义。若作阴冷看,其误甚矣。或曰以手扪腹,明知其冷,而何曰人之腹属
地气,于此时浮于肌表,散于皮毛,腹中之阳虚矣。如子月一阳生,寅月三阳生,此气之升
也。巳月六阳生,阳尽出于地之上矣,此气之浮也,经曰∶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
肤充实,长夏孙络皆盛,内溢肌中。又曰∶阳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所以表实者里必虚
。又言春夏养阳,王太仆谓春食凉,夏食寒,所以养阳也,何以温热取其用,此理固然。且
如凉台水馆,当风取凉,寒泉水果之物所伤,或吐或泻,或腹疼自内及外,当用温剂,前哲
又谓升降浮沉则顺,寒热温凉则逆,夏月火令之时,不可妄投温燥之药,看其虚实,不为患
乎?或曰巳月纯阳,五日一阴生,六月二阴生,阴气即动,岂无阴冷,此阴之初动于地下。
四阳浮于上,燔灼梵炎,流金烁石,何冷之有?且洁古治中暑之药,有中暑伤暑之分。若人
或伤或中之意,但言避暑纳凉于深堂大厦,谓静而得之为中暑,其病必头疼恶寒,身形拘急
,肢节疼痛而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