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研未和蒜捣敷,日一度。



<目录>

<篇名>卷十四小肠腑方

属性:(凡七类)



<目录>卷十四小肠腑方

<篇名>小肠腑脉论第一

属性:(论一首)
论曰∶小肠腑者主心也,舌是其候也。心合于小肠。小肠者受盛之腑也,号监仓吏,重
二斤十四两,长二丈四尺,广二寸四分(《难经》、《甲乙》云∶长二丈二尺,大二寸半,
径八分分之少半也。)后附脊,左回叠积,其注于回肠者,外傅脐上,回运环反十六曲,常
留水谷二斗四升,其一斗二升是水,一斗二升是谷,应主二十四气也。(《难经》云十六曲,
盛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甲乙》云∶受三斗三合,合之大半。)唇浓,人中
长,以
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时窘之,复耳前热。若寒甚独肩上热及手小指,次指之
间热。若脉滑者(《脉经》作陷,《甲乙》亦同),此其候也。
小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邪在小肠者连睾系属于脊,贯肝肺络心系。气盛则厥逆,上冲
肠胃,动肝肺,散于盲,结于脐,故取之盲原以散之。刺太阴以与之,取厥阴以下之,取巨
虚下廉以去之,按其所过之经以调之。
左手关前寸口阳绝者,无小肠脉也。苦脐痹,小腹中有疝瘕,主月即冷上抢心,刺手心
主治阴,心主在掌后横纹中入一分。
左手关前寸口阳实者,小肠实也。苦心下急热痹,小肠内热,小便赤黄,刺手太阳治阳
,手太阳在手小指外侧本节陷中。
小肠有寒其人下重,便脓血有热必痔。
小肠有宿食,常暮发热,明日复止。
小肠胀者,小腹 胀,引腹痛。
心前受病移于小肠,心咳不已,则气与咳俱出。
厥气客于小肠,梦聚邑街衢。
心应皮,皮浓者脉浓,脉浓小肠浓。皮薄者脉薄,脉薄者小肠薄。皮缓者脉缓,脉缓者
,小肠大而长,皮薄而脉波小者,小肠小而短,诸阳经脉皆多纡屈者小肠结。
扁鹊云∶手少阴与太阳为表里,所以表清里浊,清实浊虚,故食下肠实而胃虚,故腑实
而不满,实则伤热,热则口张,口为之生疮。虚则伤寒,寒则便泄脓血,或发里水,其根在
小肠,先从腹起,(方见治水篇中。
小肠绝不治六日死,何以知之?发直如干麻不得屈伸,自汗不止。
手太阳之脉,是动则咽肿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 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
黄,颊颔肿,项肩 肘臂外后廉痛。(经脉支别已见心脏门中。



<目录>卷十四小肠腑方

<篇名>小肠虚实第二

属性:(脉二首 方三首 灸法二首)
小肠实热
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阳实者,手太阳经也,病苦身热,来去汗不出。心中烦满,身重,
口中生疮,名曰小肠实热也。



<目录>卷十四小肠腑方\小肠虚实第二

<篇名>柴胡泽泻汤

属性:治小肠热胀口疮方。
柴胡 泽泻 橘皮(一作桔梗) 黄芩 枳实 旋复花 升麻 芒硝(各二两) 生地
黄(
切,一升)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纳硝,分二服。



<目录>卷十四小肠腑方\小肠虚实第二

<篇名>大黄丸

属性:治小肠热结满不通方。
大黄 芍药 葶苈(各二两) 大戟 朴硝(各三两) 巴豆(七枚) 杏仁(五十枚)
上七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饮服七丸,小儿服二三丸,日二。热去,日一服。



<目录>卷十四小肠腑方\小肠虚实第二

<篇名>灸法

属性:小肠热满灸阴都,随年壮,穴在挟中脘两边相去一寸是。小肠泄痢脓血灸魂舍一百壮,
小儿减之,穴在挟脐两边相去各一寸
又灸小肠俞七壮。
小肠虚寒
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阳虚者,手太阳经也,病苦颅际偏头痛,耳颊痛,名曰小肠虚寒也
治小肠虚寒痛,下赤白,肠滑,胸中懊 补之方∶
干姜(三两) 当归 黄柏 地榆(各四两) 黄连 阿胶(各二两) 石榴皮(三枚)
上七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下胶煮取胶烊尽,分三服。



<目录>卷十四小肠腑方

<篇名>舌论第三

属性:(论一首)
论曰∶舌者心主,小肠之候也。善用机衡能调五味也。凡有所啖,若多咸则舌脉凝而变
色,多食苦则舌皮槁而外毛焦枯,多食辛则舌筋急而爪枯干,多食酸则舌肉肥而唇揭,多食
甘则舌根痛而外发落。又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