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去滓,服八合
,覆令汗。



<目录>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汤第五

<篇名>大青龙汤

属性:治中风伤寒,脉浮紧,发热恶寒,身体疼痛,汗不出烦躁方。
麻黄(六两) 桂心 甘草(各二两) 石膏(如鸡子一枚,碎) 生姜(三两) 杏
仁(四十
枚)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 咀,以水九升煮麻黄去沫,乃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服一升,浓覆,当大汗
出,温粉粉之即止,不可再服,服之则筋惕肉 ,此为逆也。不汗乃再服。



<目录>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汤第五

<篇名>阳毒升麻汤

属性:治伤寒一二日便成阳毒,或服药吐下之后变成阳毒,身重腰背痛,烦闷不安,狂言,或
走或见鬼,或吐血下痢,其脉浮大数,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至七
日不可治宜服方。
升麻 甘草(各半两) 当归 蜀椒 雄黄 桂心(各六铢)
上六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如人行五里进一服,温覆手足,毒出则
汗,汗出则解,不解重作,服之得吐亦佳。(仲景无桂心有鳖甲手大一片,《肘后》与《千
金》同《古今录验》有栀子六铢、鳖甲如手一片。)



<目录>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汤第五

<篇名>阴毒甘草汤

属性:治伤寒初起一二日便结成阴毒,或服药六七日以上至十日变成阴毒,身重背强,腹中
绞痛,咽喉不利,毒瓦斯攻心,心下坚强,短气不得息,呕逆唇青面黑,四肢厥冷,其脉沉细
紧数,仲景云此阴毒之候,身如被打,五六日可治,至七日不可治也方。
甘草 升麻(各半两) 当归 蜀椒(各六铢) 鳖甲(一两)
上五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如人行五里顷更进一服,温覆发汗,毒
当从汗出,汗出则愈。若不汗则不除,重作服。(仲景方无蜀椒。)



<目录>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汤第五

<篇名>阴旦汤

属性:治伤寒肢节疼痛,纳寒外热虚烦方。
芍药 甘草(各二两) 干姜 黄芩(各三两) 桂心(四两) 大枣(十五枚)
上六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夜二,覆令小汗。



<目录>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汤第五

<篇名>阳旦汤

属性:`治伤寒中风脉浮,发热往来,汗出恶风,头项强,鼻鸣干呕,桂枝汤主之。随病加减
如下方。
以泉水一斗煮取四升分服一升,日三。自汗者,去桂枝加附子一枚。渴者去桂加栝蒌根
三两。利者去芍药、桂,加干姜三累、附子一枚炮。心下悸者,去芍药加茯苓四两。虚劳里
急正阳旦主之。煎得二升,纳胶饴半斤,为再服。若脉浮紧发热者,不可与之。



<目录>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汤第五

<篇名>六物解肌汤

属性:治伤寒发热身体疼痛方。
葛根(四两) 茯苓(三两) 麻黄 牡蛎 生姜(各二两) 甘草(一两)
上六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再服后得汗,汗通即止。(《古今录验》无
生姜、甘草。)



<目录>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汤第五

<篇名>解肌汤

属性:治伤寒温病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一两) 黄芩 芍药 甘草(各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饮一升,日三。三四日不解,脉浮者,宜重服发汗
。脉沉实者,宜以 豉丸下之。(《延年秘录》有桂心一两。)
治疫气伤寒三日以前不解者方∶
香豉(一升绵裹) 葱白(切一升) 童子小便(三升)
上三味,先熬豉葱令相得,则投小便煮取二升,分再服,徐徐服之,覆令汗,神验。
治伤寒时气温疫头痛壮热脉盛始得一二日者方∶
丹砂一两末之,以水一斗煮取一升,顿服之,覆取汗。



<目录>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汤第五

<篇名>解肌升麻汤

属性:治时气三四日不解方。
升麻 芍药 石膏 麻黄 甘草(各一两) 杏仁(三十枚) 贝齿(三枚,一作贝母
十八
铢)
上七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尽服,温覆发汗便愈。



<目录>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汤第五

<篇名>葛根龙胆汤

属性:治伤寒三四日不瘥,身体烦毒而热方。
葛根(八两) 龙胆 大青(各半两) 升麻 石膏 葳蕤(各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