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芍药补血,
此中
芩。病来杂扰,故药亦兼赅也(按∶中风有解表、攻里、行中道三法。内外证俱有者,先解
表而后攻里。《医贯》曰∶此治冬月直中风寒之的方,亦麻黄、桂枝之变法。六经有余之表
证,须从汗解。如有便溺阻隔,宜三化汤、麻仁丸通利之。然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世间内
伤者多,此方终不可轻用也。昂按∶此方为治风套剂,今人罕用,然古今风方多从此方损益
为治。喻嘉言曰∶中风之脉,必有所兼,兼寒则浮紧,兼风则浮缓,兼热则浮数,兼痰则浮
滑,兼气则浮涩,兼火则盛大,兼阳虚则脉微,兼阴虚则脉数或细如丝;虚滑为头痛,缓迟
为营卫衰。然虚浮迟缓,正气不足,尚可补救;急大数疾,邪不受制,必死无疑;若数大未
至急疾,尚有不死者。《保命集》曰∶厥阴泻痢不止,脉沉迟,手足厥逆,脓血稠粘,此为
难治,宜麻黄汤、小续命汗之;谓有表邪宿于内,当散表邪,则脏腑自安矣。又曰∶厥阴风
泻,以
易老六经加减法;本方倍麻黄、杏仁、防风,名麻黄续命汤∶治太阳中风,无汗恶寒。
本方
知母
续命
太阴
活、
仁(《玉机微义》曰∶此方无分经络,不辨寒热虚实,虽多亦奚以为易老治分六经,庶乎活
法)。本方去防风、防己、附子、白芍,加当归、石膏,即《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
(音肥)身不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能转侧。《录验》方去人参,加干
姜、黄芩、荆



<目录>祛风之剂第九

<篇名>侯氏黑散

属性:(《金匮》)
治中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四肢烦重,风中经络,热而挟湿也;心中恶寒,阳
虚也)。《外台》用治风癫。
菊花(四十分) 防风 白术(十分) 桔梗(八分) 人参 茯苓 当归 川芎 干
姜桂
服四十日
此手太阴、少阴、足厥阴药也。菊花秋生,得金水之精,能制火而平木,木平则风息,
火降
以清
收,又能化顽痰,加酒服者,以行药势也(喻嘉言曰∶治风而驱风补虚,谁不能之,至驱补
之中而行堵截之法,则非思议可到。方用矾石以固涩诸药,使积而不散,以渐填其空窍,则
旧风尽去,新风不受矣;盖矾性得冷则止,得热则行,故又嘱以宜冷食也。中风入脏,最防
风邪乘虚进入心中,故以菊花为君,仲景制方,匠心独创,乃中风证首引此散,岂非深服其
长乎,
附∶《金匮》风引汤∶大黄 干姜 龙骨(各四两) 桂枝(三两) 甘草 牡蛎(各
二两) 滑石 石膏 寒水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各六两)。杵筛,取三指撮,煮
三沸,温服。治大人风引瘫痪,小儿惊痫螈 ,日数十发。巢氏用治香港脚(按黑散,风引二
汤,喻氏以为仲景圣方,而程云来《金匮直解》又云∶侯氏黑散、风引汤、防己地黄汤、头
风摩膏、矾石汤,所主皆非中风历节之证,是宋人校正附入唐人之方,遂尽删之。又云∶仲
景方书之祖,复取侯氏方为法耶,愚谓∶仲景多方,岂无祖述,而必创自一人之手乎;方若
果佳,虽出自唐宋,其可删邪;但瘫痪必气血不足之人,风引汤用大黄为君、又石药居其大
半,独不曰石药之气悍乎;喻氏虽深赞之,亦未知其果尝以此治风而获实验乎;抑亦门外之
揣摩云尔也。若黑散之君菊花,又加气血解表除痰之药,视此亦不同矣。昂按∶中风为危笃
之证,古方佳者颇少,兹录



<目录>祛风之剂第九

<篇名>大秦艽汤

属性:(《机要》)
治中风手足不能运掉,舌强不能言语,风邪散见,不拘一经者(经曰∶掌受血而能握,

心火
视、
秦艽 石膏(三两) 当归(酒洗) 白芍(酒炒) 川芎 生地(酒洗) 熟地 白
术(土炒)
(五钱。)每服一两
此六经中风轻者之通剂也。以秦艽为君者,祛一身之风也;以石膏为臣者,散胸中之火
也;
肾,
兼发
芎活
气以壮中枢,脾运湿除,则手足健矣(脾主四肢,湿则筋痿)。又风能生热,故用黄芩清上,
石膏泻中,生地凉下,以共平逆上之火也(刘宗浓曰∶秦艽汤、愈风汤虽皆有补血之药,而
行经散风之剂居其大半,将何以养血而益筋骨也。天麻丸养血壮筋骨,庶几近理。喻嘉言曰∶
此方既云养血而筋自柔,何得多用风燥药;既云静以养血,何复用风药以动之,是言与方悖
矣。偶论三化汤、愈风汤及大秦艽汤,皆似是而非者。昂按∶此方用之颇众,获效亦多,未
可与愈风、三化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