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 甘草(炙。三钱半) 人参 桔梗 肉桂(一钱
半。)每一两加姜煎(此即前方减当归,加黄 、茯苓、生地、芍药、天冬、知母、桑皮、
桔梗、肉桂)。《
此手足太阴、足少阳药也,鳖甲、天冬、芍、地、知母滋肾水而泻肺肝之火,以养阴也
(地黄、知母滋肾水,天冬泻肺火,鳖甲、芍药泻肝火);黄 、人参、桂、苓、甘草固卫
气而补脾肺之虚,以助阳也;桑皮、桔梗以泻肺热,半夏、紫菀以理痰嗽(紫菀润肺止嗽,
半夏化痰利咽,故《金匮》治喉痹咽痛,皆用半夏,盖辛能散亦能润也);秦艽、地骨以散
内热而除蒸,柴胡以解肌热而升阳,此表里气血交治之剂也。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秦艽鳖甲散

属性:(谦甫)
治风劳骨蒸,午后壮热,咳嗽,肌瘦,颊赤,盗汗,脉来细数(风,阳邪也,在表则表

虚火
鳖甲(一两。灸) 秦艽 知母 当归(五钱) 柴胡 地骨皮(一两) 乌梅(一个)
青蒿
此足少阳、厥阴药也。风生热而热生风,非柴胡、秦艽不能驱风邪使外出;鳖,阴类,
用甲者,骨以及骨之义;乌梅酸涩,能引诸药入骨而敛热;青蒿苦寒,能从诸药入肌而解蒸
(柴胡、青蒿,皆感少阳生发之气,凡苦寒之药,多伤脾胃,惟青蒿清芬入脾,独宜于血虚
有热之人);知母滋阴,当归和血,地骨散表邪兼清里热,又止汗除蒸之上品也地骨皮退有
汗之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益气聪明汤

属性:(东垣)
治内障目昏,耳鸣耳聋。(五脏皆禀气于脾胃,以达于九窍;烦劳伤中,使冲和之气不
能上升,故目昏而耳聋也。李东垣曰∶医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理也。)
黄 人参(五钱) 葛根 蔓荆子(三钱) 白芍 黄柏(二钱如有热烦乱,春月
渐加,夏倍之;如脾虚,去之;热减少用) 升麻(钱半) 炙甘草(一钱)每四钱,临卧
服、五更再服。
此足太阴、阳明、少阴、厥阴药也。十二经脉清阳之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因饮食
劳役,脾胃受伤,心火大盛,则百脉沸腾,邪害空窍矣。参 甘温以补脾胃;甘草甘缓以和
脾胃;干葛、升麻、蔓荆轻扬升发,能入阳明,鼓舞胃气,上行头目,中气既足,清阳上升
,则九窍通利,耳聪而目明矣;白芍敛阴和血,黄柏补肾生水,盖目为肝窍,耳为肾窍,故
又用二者平肝滋肾也。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羊肉汤

属性:(韩祗和)
治伤寒汗下太过,亡阳失血,恶人蜷卧,时战如疟,及产脱血虚(韩祗和曰∶若止救逆,
效必迟矣;与羊肉汤,为效甚速。病患色虽见阳,是热客上焦;中下二焦阴气已盛,若调得
下焦有阳,则上焦阳气下降丹田,知所归宿矣)。
当归 白芍 牡蛎( ,一两) 龙骨( 。五钱) 生姜(二两) 附子(炮。二两)
桂枝
此足少阴药也。当归、芍药以补其阴,附子、姜、桂以复其阳,龙骨、牡蛎以收其脱,
羊肉大补以生其气血。



<目录>

<篇名>发表之剂第二

属性:发者,升之、散之、汗之也;表者,对里而言也。三阳为表,三阴为里,而太阳为表之
表,阳明为表之里,少阳为半表半里也。邪之伤人,先中于表,以渐而入于里,始自太阳,
以及
汗之
误补
筋脉



<目录>发表之剂第二

<篇名>麻黄汤

属性:(仲景)
治伤寒太阳证,邪气在表,发热、头痛、身痛、腰痛、骨节痛、项背强,恶寒恶风(但
有一毫头痛恶寒,尚为在表),无汗而喘,脉浮而紧(寒邪外束,阳不得越,故郁而为热。
经曰∶人之伤寒,则为病热。寒国中人,必先在表,即足太阳寒水之经。太阳为诸阳主气,
乃一身纲维,本经之脉,起目 、上脑下项、循肩、挟脊、抵腰、行于身后,故所过之处无
不痛也。恶寒者,虽无风而恶寒;恶风者,当风而始恶之,故恶寒必兼恶风。恶寒有阴阳之
分,恶风惟属阳经,故三阴无恶风之证,风为阳邪,寒为阴邪也。《原病式》曰∶身热恶寒,
热在表也,热在表而浅,邪畏正,故病热而反恶寒,或言为寒在表,及热在皮肤,寒在骨髓
者,误也。凡人之伤风暑湿,皆有汗,惟伤寒独不汗出,寒能涩血,又表实也。气上逆故喘,
邪在表故脉浮,伤寒脉紧而伤风脉缓者,寒劲急而风缓散也。喻嘉言曰∶冬伤寒,春伤温,
夏秋伤暑伤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