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益阴。)
七味白术(散)
四君(子汤)全,(参、苓、术、草。)藿香干葛木香添。补脾(四君之功)化浊(
之功)
生津液,(参、术、干葛皆能生津。)酒积(酒积呕哕大效)脾虚泻渴煎。(治脾虚泄
效)
三白(汤)
虚烦渴泻饵,(白术、白芍、白茯苓,故名“三白”。)术(白术)芍(白芍)茯苓甘草
使。又有参(人参)胡(前胡)三白汤,内伤外感均堪倚。(为调理内伤外感之奇方)四顺
汤治脾虚冷,四君(子汤)除茯(苓)干姜进。(加干姜)腹中疼痛怕光明,脉沉无热为阴

“如阴阳未辨,姑与服之。若阳厥便热,阴证则无热。”)
幼科又有六神散
(治小儿表热去后,又发热者。)表热去后续热饮。足知四君(子汤)功用深
热咸堪任。(四顺汤治虚寒,六神散治虚热,皆从四君加减。)六神散即四君(子汤)
药扁豆
粳米订。(四君加山药、扁豆、粳米,生姜、大枣煎。)和其胃气热自除,医家
(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小儿热止复热,世医到此,尽不能晓。
或再解表,或谓不治。此表里俱虚,气不归元,而阳浮于外,所以再发热,非
六神散入粳米煎,和其胃气,则收阳气归内而身凉矣。”方内粳米不可少。)
加银(柴)胡芩(黄芩),银白汤治续热盛。(热甚者,加银柴胡、黄芩,名银白
健脾(丸)
参(人参)术(白术)与陈皮,枳实山楂麦 (即麦芽)随。曲糊作丸米饮下,消补兼

宜。(参、术土炒各二两,陈皮、麦芽炒各一两,山楂一两半,枳实麸炒三两。)枳术丸(李
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引张洁古方)亦消兼补,(白术二两,枳实麸炒一两。)荷叶
奇。(荷叶包陈米饭煨干为丸,引胃气及少阳甲胆之气上升。)但煎枳术(丸)为汤饮,心下
痞坚水饮施。(《金匮・水气篇》云∶“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枳
枳实七枚,白术二两,煎汤温服。腹中 ,即当散也。)
补中益气
(汤 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 (黄 蜜炙一钱)术(白术土炒)陈,(陈皮留白)

庵《医
又引参、
甘草上行,充实腠理,使卫外为固。凡补脾胃之气,多以升阳补气名之者,此也。”)
伤功独擅,(旭高按∶饥饱劳役,内伤脾胃之气,则众体无以禀气而皆病矣。其证身
头痛恶寒,有似外感,而懒言气短,肢体困倦,脉洪大而虚,此可辨也。又外感发
不休;内伤发热,时热时止。外感则鼻息气粗,内伤则鼻息气微。外感之头痛恶寒
传里方罢;内伤之头痛恶寒,乍作乍止。详见东垣《内外伤辨》,宜细阅之。)亦
因。(汪 庵《医方集解》引李士材曰∶“虚人感冒,不任发散者,此方可以代
散药。)恶食懒言肢体倦,(皆脾虚证)畏寒发热(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不固故多汗。汪 庵《医方集解》曰∶“阳虚自汗,宜补中益气汤加麻黄根
柴俱宜蜜水炒过,欲其引参、 至表,故又不可缺。”)心肝肺损俱堪治,
(按∶本方虽为劳倦伤脾之主剂,然心、肝、肺三经阳气不舒亦可服,《
者缓其中,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也。”惟不宜于肾,柯
不宜升,阳虚于下者更不宜升也。”陆丽京曰∶“倘人之两尺虚微,
衰微,若再一升提,则是大木将摇而拔其本也。”)疟痢(经久不愈
数,
气虚下陷。)脾虚阳陷妙无伦。全无寒热还须忌,(旭高按∶补中
种者设,所以补伤寒之未及,非补虚方也。今人于外感中毫不敢
则失东垣之遗意矣。虽曰补气而非发汗,然实有不散而散之意,
及脾气下陷等证,则最所宜也。若全无表邪寒热,而但中气
宜。虽升、柴能引清气上升,然惟有邪者固可因升而散之,设
气乎!夫东垣之方,无论内伤外感,一概以升提中气为主,想当
可不审也。)若见痰喘勿误遵。(上焦痰热为喘为呕者,忌服。)
术),
补阴益气(煎)张介宾。(去黄 、白术,加山药、熟地、生
方八阵》。)阴虚外感真奇效,变化陈方法转新。(张介宾曰
气不足,而虚邪外侵者,用此升散,无有不效。”)木香
益气汤(李东垣《脾胃论》)畅脾。
当归补血(汤)
东垣着,黄 一两归(当归)二钱。(吴鹤皋《医方考》曰∶“黄 多于当归数

者,盖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耳。经曰‘阳生阴长’,是之谓也。
烦渴甚,脉大而虚宜此煎。(《卫生宝鉴》云∶“男妇血虚发热,面赤烦渴引饮
脉来洪大而虚,重按则微者,当归补血汤主之。”此补气血之方也,误服白虎
四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