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而杀人矣!岂仲景之
方乎?噫!以聊摄之明,犹且昧此,则下聊摄者可知矣。



<目录>卷一\伤寒门第二

<篇名>白头翁汤

属性:白头翁 黄柏 黄连 秦皮
伤寒热利下重者,此方主之。
热利者,协热而利;下重者,下利频数而重也。药之为性,寒者能除热,苦者能浓肠。
四件皆苦寒,故治热利而疗下重也。



<目录>卷一\伤寒门第二

<篇名>四逆散

属性:甘草(炙) 枳实(麸炒) 柴胡(去芦) 芍药(炒)
少阴病,四逆者,此方主之。
此阳邪传至少阴,里有结热,则阳气不能交接于四末,故四逆而不温。用枳实,所以破
结气而除里热;用柴胡,所以升发真阳而回四逆;甘草和其不调之气;芍药收其失位之阴。
是证也,虽曰阳邪在里,甚不可下。盖伤寒以阳为主,四逆有阴进之象,若复用苦寒之药下
之,则阳益亏矣,是在所忌。论曰∶诸四逆者,不可下之。盖谓此也!



<目录>卷一\伤寒门第二

<篇名>赤石脂禹余粮汤

属性:赤石脂 禹余粮(各一斤)
伤寒下之利不止,病在下焦者,此方主之。
下之利不止者,下之虚其里,邪热乘其虚,故利;虚而不能禁固,故不止;更无中焦之
证,故曰病在下焦。涩可以固脱,故用赤石脂;重可以镇固,故用禹余粮。然惟病在下焦者
可以用之。若病在中焦而误与焉!虚者则二物之寒,益坏中气;实者固而涩之,则邪无自而
泄,必增腹胀且痛矣。慎之!



<目录>卷一\伤寒门第二

<篇名>旋复代赭石汤

属性:旋复花 甘草(各三两) 代赭石(一两) 人参(二两) 半夏(半升) 生姜(五
两) 大枣
(十二枚)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此方主之。
汗、吐、下而解,则中气必虚,虚则浊气不降而上逆,故作痞硬;逆气上干于心,心不
受邪,故噫气不除,《内经・宣明五气篇》曰∶五气所病,心为噫是也。旋复之咸,能软痞
硬而下气;代赭之重,能镇心君而止噫;姜、夏之辛,所以散逆;参、草、大枣之甘,所以
补虚。或曰∶汗、吐中虚,肺金失令,肝气乘脾而作上逆,逆气于心,心病为噫。此方用代
赭石,固所以镇心,而亦所以平肝也。亦是究理之论。



<目录>卷一\伤寒门第二

<篇名>葛根黄芩黄连汤

属性:葛根(半斤) 黄芩(炒) 甘草(各二两) 黄连(三两)
太阳表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表证尚在,喘而汗出者,此方主之。
病在表而下之,则虚其里,阳邪乘虚而入,故协热而利不止;表有头疼,发热恶寒,故
曰表证尚在;里有热邪,故喘而汗出。表证尚在,故用葛根、甘草之辛甘以解表;里有邪热,




<目录>卷一\伤寒门第二

<篇名>脾约丸

属性:麻仁(二升,去壳) 芍药(炒) 枳实(麸炒,各半斤) 浓朴(姜汤炒) 大黄(酒
浸) 杏
仁(去皮尖,各一斤)
伤寒瘥后,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而大难者,主此方以通
肠润燥。
枳实、大黄、浓朴、承气物也;麻仁、杏仁,润肠物也;芍药之酸,敛津液也。然必胃
强者能用之,若非胃强,则承气之物在所禁矣。



<目录>卷一\伤寒门第二

<篇名>竹叶石膏汤

属性: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制) 粳米(各半升) 人参(三两,去芦) 甘
草(一
两,炙)
伤寒瘥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此方主之。
伤寒由汗、吐、下而瘥,必虚羸少气,虚则气热而浮,故逆而欲吐。竹叶、石膏、门冬
之寒,所以清余热;人参、甘草之甘,所以补不足;半夏之辛,所以散逆气;用粳米者,恐
石膏过寒损胃,用之以和中气也。



<目录>卷一\伤寒门第二

<篇名>乌梅丸

属性:乌梅(三十枚,去核) 人参(去芦) 细辛(去土) 黄柏(去皮) 附子(炮) 桂
枝(净洗
,炮,各六钱) 黄连(一两六钱,炒) 干姜(一两,炮) 当归(洗净) 蜀椒(去目
及闭目者
,各四钱)
胃虚脏寒,得食而呕,蛔从上出者,此方主之。
乌梅味酸,蛔得之而软;连、柏味苦,蛔得之而伏;椒、细味辛,蛔得之而死;干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