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实
表,经曰∶辛甘发散为阳,故用之以治风;然恐其走泄阴气,故用芍药之酸以收之;佐以甘
草、生姜、大枣,此发表而兼和里之意。是方也,惟表邪可以用之;若阳邪去表入里,里作
燥渴,二便秘结,此宜承气之时也,而误用之则反矣。论曰∶桂枝下咽,阳盛则毙。盖谓阳
邪去表入里故也,又曰∶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也,盖以与
之则表益实,而汗益难出耳。故申之以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目录>卷一\伤寒门第二

<篇名>麻黄汤

属性:麻黄(去节,三两) 桂枝(洗净,二两) 杏仁(去皮尖,七十枚) 甘草(一两,
生)
太阳伤寒,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不利,恶寒无汗而喘,脉来尺寸俱紧者,麻
黄汤主之。
足太阳经,起目内 ,循头背腰 ,故所过疼痛不利;寒邪外束,人身之阳不得宣越,
故令发热;寒邪在表,不复任寒,故令恶寒;寒主闭藏,故令无汗;人身之阳,既不得宣越
于外,则必壅塞于内,故令作喘;寒气刚劲,故令脉紧。麻黄之形,中空而虚;麻黄之味,
辛温而薄,空则能通腠理,辛则能散寒邪,故令为君。佐以桂枝,取其解肌;佐以杏仁,取
其利气;入甘草者,亦辛甘发散之谓。抑太阳无汗,麻黄之用固矣!若不斟酌人品之虚实,
时令之寒暄,则又有汗多亡阳之戒。汗多者宜扑粉,亡阳者宜附子汤。



<目录>卷一\伤寒门第二

<篇名>葛根汤

属性:葛根(四两) 麻黄(去节,三两) 桂枝(洗净,二两) 芍药(二两,炒) 甘草
(二两,
太阳病,项背强,无汗恶风者,名曰刚 ,此方主之。
风寒伤经络之经,则所过但痛而已,未至于强;风寒伤筋骨之筋,则所过筋急强直而成
。 ,痉字之误也。曰刚痉者,无汗之名也。本草云∶轻可去实。葛根、麻黄,形气之轻
者也;此以风寒表实,故加二物于桂枝汤中。又,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下利,里证
也,今之庸医皆曰漏底伤寒,不治,仲景则以此方主之。盖以邪气并于阳,则阳实而阴虚,
阴虚故下利也;与此汤以散经中表邪,则阳不实而阴气平,利不治而自止也。斯妙也,惟明




<目录>卷一\伤寒门第二

<篇名>小青龙汤

属性: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三两,洗净) 芍药(三两,炒) 五味子(半斤,炒) 半
夏(半升,泡) 北细辛(去土) 甘草(生) 干姜(各三两)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或咳,或噎,或喘,小青龙汤主之。
表不解者,头痛、发热、身疼尚在也。伤寒曾渴。饮水过多,故心下有水气。有声无物
,谓之干呕,名曰水气,则有形之水已散,但无形之气仍在耳,故无物可吐而但有声。或咳,

麻黄、桂枝、甘草,发表邪也;半夏、细辛、干姜,散水气也;芍药所以和阴血,五味所以
收肺气。



<目录>卷一\伤寒门第二

<篇名>大青龙汤

属性:麻黄(六两,去节)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桂枝(净洗) 甘草(生,各二两) 生
姜(
伤寒太阳证,见风脉者,此方主之。
仲景法∶太阳伤寒,治以麻黄汤;太阳中风,治以桂枝汤。今伤寒太阳证见风脉,是有
头痛、身热、无汗、恶寒,但脉来不紧而缓,为伤寒且中风矣,故二方并而用之。风寒外盛,
则人身之阳郁为内热,此石膏之所加也。名曰大青龙,其发表之尤者乎!而亡阳之戒,筋惕
肉之弊,则用青龙之过者也。有此者,急以大温大补



<目录>卷一\伤寒门第二

<篇名>升麻葛根汤

属性:升麻 葛根 芍药(炒) 甘草等分
伤寒,目痛鼻干,不眠,无汗,恶寒发热者,阳明经证也,此方主之。
足阳明之脉,抵目挟鼻,故目痛鼻干。其不能眠者,阳明之经属于胃,胃受邪则不能安
卧,此其受邪之初,犹未及乎狂也。无汗、恶寒、发热者,表有寒邪也。药之为性,辛者可
使达表,轻者可使去实。升麻、葛根,辛轻者也,故用之达表而去实。寒邪之伤人也,气血
为之壅滞,佐以芍药,用和血也。佐以甘草,用调气也。



<目录>卷一\伤寒门第二

<篇名>白虎汤

属性:石膏(一斤,捶,不见铁) 知母(去浮皮,六两)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伤寒,传入于胃,不恶寒,反恶热,有汗作渴,脉大而长者,此方主之。
传入于胃,邪入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