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痹寒栗,病积溲

结脉之状,大小不定,往来不拘,数至时一止。主气不流行,腹中症癖,气块成形。
或因大病后亡津液,亡血,或惊恐神散而精不收,或梦漏亡精,又多虑而心气耗也。若无是
因,则其人寿不过一二年。
代脉之状,其来如断绝,而相待其息以至时,搏而动。主血气亏损,或惊忧积甚,形气
不相得也。
滑脉之状,指下如水之流,或如转珠而滞碍。(《太素脉诀》云∶不缓、不洪、不实,如
珠之形。)主呕吐,主饮。滑而弦细者为支饮,咳逆倚息,面浮肿。滑而紧,停寒积饮吞酸,
肠间漉漉有声。滑而弦,留饮在胃,头痛而眩。滑而数,为中 ,甚则为 ,手足螈 搐



紧脉之状,如按绳缴指,三部通度,与弦相似而有力,举按皆有余。主中寒腹痛切急。
在寸口,则中寒口噤,头痛恶寒,欲得覆被火炙。在关上,则胃冷吞酸,中脘脐腹痛,下利
筋寒,或转筋霍乱,咳呕胆汁。紧数为冷热痢,下脓血,或身热饮食如故,有痛处则结痈疽
在尺为寒疝痛。
促脉之状,自尺上寸口促急,有来无去。(《太素脉诀》作有来时止复来。)此荣卫无度
数,阴气促阳也。又肾气离经,升而不降,又为无阴而阳无以系也。若时气促数,上出寸口,
动脉之状,鼓动而暴于指下不常。气血相乘,搏击而动也。或鼓于阳,则一阳为钩,如
夏脉之盛。或鼓于阴,一阴为毛,如秋气之急切劲烈。鼓阳胜而急曰弦,阴缓而阳急也。鼓
阳至而绝曰石,阳辟而阴孤也。阴阳相过曰溜,气相鼓作而动也。
弦脉之状,如张弓弩弦,应指有力,重按则软弱。(《太素脉诀》云∶状如琴弦。)主春
气,主肝脏,主虚,主痰,主疟,主劳。弦而微,气不足,筋缓不荣。弦急似数非数,绵绵
之状,劳伤气促急,四肢煎厥。无首尾而促疾,虚劳不足。弦弱而疾,夜多盗汗。弦短而大,
荣卫劳伤,内急外缓。兼数则热,目视 ,血不足也。兼迟则寒,筋脉急挛。弦涩因失血
女子则月闭血瘕。弦紧为
虚寒里急,寒疝少腹痛,面青下利。弦迟而涩,出入无首尾,为
寒闭血少,筋干急,(《太素脉诀》作弦而急。)或偏枯血脉痹,得之风冷湿也。(《十便良方》
短脉之状,往来极短,不待息尽而回,或无首尾,但见于指面,亦不待气来而至。其人
短气息,或不能长息,又为大下脱气,又主久病。
长脉之状,往来指下,息随而尽,其有余,如操带物之长。(《太素脉诀》云∶长脉之状
往来至长。)禀赋气强,胜血而气拥,其人寿。若加大而数,为病阳盛内热,当利三焦。



<目录>卷二

<篇名>寒证

属性:论曰∶若其人洒淅恶寒,但欲浓衣近光,隐隐头重时痛,鼻窒塞,浊涕如脓,咳嗽,
动辄汗出或无汗,甚则战栗,此由寒中于外,或由饮冷伤肺胃,内外合邪,留而不去,谓之
感寒。寒从外至者,两手寸口脉俱紧,或但见于右寸。寒从内起者,其脉迟小。无汗者,小
青龙汤主之。小汗者,温肺汤主之。
小青龙汤
五味子 细辛(去苗) 干姜 半夏(汤洗七遍) 甘草(炙,各一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大盏,姜三片,枣一个,擘破,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温肺汤(方缺)
若阴寒积冷,心腹大痛,呕逆恶心,手足厥冷,心胸不快,腰背疼痛,良姜汤主之。
良姜汤
高良姜(一两,锉碎,炒) 官桂(一两,去皮) 当归(去芦,一两,锉炒) 白茯
苓(一
两) 附子(半两,炮)
上为散。每服二大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
若但寒头重,动眩晕,肌肉痛,牵急不得转侧, 汗出,恶寒,小便难,大便反
快,短气,足寒,或时咽痛,微热,此由寒湿客搏经脉,不得发泄,其脉迟缓而小弦,附子
汤主之,除湿汤亦主之。
附子汤
附子(一个,炮,去皮脐) 白术(一两,炒) 茯苓 白芍(各三两) 人参(二两)
上为散。每服二大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
除湿汤(方缺)



<目录>卷二

<篇名>热证

属性:论曰∶阴不足则阳偏,阳偏则发热。若热从背起,自手足渐渐周身,口舌干燥,欲饮水
而不能,此由阴气亏少,少水不能制盛火。诸阳起于四末,循行于背,阴不能敛阳,阳气
独行,所以发热,或昼发而夜宁,或夜发而至旦即消。其脉虚疾而小,芍药黄 汤主之。
芍药黄 汤
芍药(三钱) 黄 甘草(炙) 青蒿(阴干,各一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大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