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根于阳,阴阳互根,营卫不息。
阳动所以为阴之役使,阴静所以为阳之镇守。呼出心与肺,吸入肝与肾。呼者因阳出,吸者
随阴入。呼吸之间,脾受谷味。是则一身之阴阳也,自其脉者推之,关前为阳,阳得九分,
关后为阴,阴得一寸,所以有主治之分。浮之实大,沉之损小,曰阳盛阴虚;沉之实大,浮
之损小,曰阴盛阳虚,所以有表里之别。脉居阳部而阴脉形,脉居阴部而阳脉见,阳虚则阴
出而乘之,阴虚则阳入而乘之,及所以见寒暑则变之机,至若阳生于尺,动于寸,阴生于寸,
动于尺。牢、长、促、数之为阳;虚、短、结、代、动、细之为阴。浮、芤、滑、实
、弦、紧、洪之为表;微、沉、缓、涩、迟、伏、濡、弱之为里。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
阴脉者死。是则六脉之阴阳也,自其病者求之,寸口浮疾,阳中之阳,病主身热头痛,烦满
内热。寸口沉细,阳中之阴,病主少气汗出,悲伤不乐。尺脉浮滑,阴中之阳,病主小腹痛
满,大小便难。尺脉沉细,阴中之阴,病主两股酸疼,阴痒遗沥。阴出于阳,其病怒;阳入
于阴,其病静。腑病欲得寒,掀衣气粗,又欲见人者为阳。脏病欲得温,恶闻人声,闭户独
处者为阴。腑病属阳,阳主动,故其痛多走注而不止。脏病属阴,阴主静,故其痛有常处而
不移。阳病旦静,阴病夜宁。阳虚暮乱,阴虚夜争。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阴动则发热,阳
动则有汗。贼风客邪阳受之,饮食居室阴受之。阳受风气,伤风者先于上;阴受湿气,伤湿
者先于下。其或邪居阳脉之间,则四肢热盛而为狂;邪入阴脉之内,则六经凝涩而为痹。无
阳即厥,无阴即呕。阳微不能呼,阴微不能吸。阳病不能俯,阴病不能仰。重阳者狂,重阴
者癫。脱阳者见鬼,脱阴者目盲。是则诸病之阴阳也,噫!是固然矣。抑古人所谓阴阳维跷,
溢关格者又何如哉?曰∶脉有阳维、阴维、阳跷、阴跷、冲、督、任、带,凡此奇经八脉别
道而行,如设沟渠以备水潦之溢。病非自生,盖诸经溢出而流入之也。维者,总持诸脉之纲
维。(阴阳不相维则怅然失志。)跷者,健足行走之关要。督,言其都,阳脉之会也。任,取
其妊生养之原也。冲者,阴脉之通,自足至头通受诸经之气血。带者,回绕于身,总束诸脉
,取束带之义焉。故阳维之病苦寒热,阴维之病苦心痛;阳跷之病阳急而狂奔,阴跷之病阴
急而足直。冲病则气逆而里急,督病则脊强而折厥,任病则男疝气而女带瘕,带病则腹胀满
而腰溶溶。其冲任二经是又妇人乳血月候之所以出。奇经之脉其如是乎?关前为阳,脉当九
分而浮,若连并而上至鱼际者为溢,溢则外关内格,是为阴乘。关后为阴,脉当一寸而沉,
若连并而下入尺泽者为覆,覆则内关外格,是为阳乘。寸脉皆虚为阳亏,尺脉皆虚为阴亏。
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亏犹庶几绝,与关格其危脉也。覆、溢、亏、
绝,其如是乎?虽然,人事不可不知也。暴喜伤阳,暴怒伤阴,犹愁不意,气多厥逆,七情
所发,病家谨焉。甘辛之剂以之助阳,酸苦之剂以之助阴,有志活人者又当识此。




<目录>卷之一\总论

<篇名>血营气卫论

内容:人之一身,所以得全其性命者,气与血也。盖气取诸阳,血取诸阴。人生之初,具此
阴阳,则亦具此血气,血气者,其人身之根本乎。血何以为营?营行脉中,滋营之义也。气
何以为卫?卫行脉外,护卫之意也。然则营与卫岂独无所自来哉?曰∶人受谷气于胃,胃为
水谷之海,灌溉经络,长养百骸,而五脏六腑皆取其气。故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卫二气
周流不息,一日一夜脉行五十度,平旦以来复会于肺口。所谓阴阳相贯,如环之无端,则是
二气者,常相随而不相离也。夫惟血营气卫常相流通,则于人何病之有?一窒碍焉,百病由
此而生矣。故气之作恙,发而为寒热,恚、怒、喜、忧、愁;聚而为积痞,疝、瘕、症、 、
癖。上为头旋,中为五膈,下为脐间动气,或喘促,或咳噫。聚则中满,逆则足寒。凡此者,
气使之然也。血之为患,其妄行则吐衄,其衰涸则虚劳。蓄之在上,其人忘;蓄之在下,其
人狂。逢寒则筋不营而挛急,挟热则毒内淤而发黄。在小便者,为淋痛;在大便者,为肠风。
其于妇人,月事进退,漏下崩中,病犹不一。凡此者,血使之然也。夫血譬则水也,气譬则
风也,风行水上有血气之象焉,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
,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病出于血,调其气犹可以导达病源。
于气,区区调血何加焉?故人之一身调气为上,调血次之,是亦先阳后阴之意也。若夫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