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栗枣,其色黑\x
\x丹 ,其味咸苦甘,其象冬,其经足少阴太阳,其藏肾心,其虫鳞 ,其物濡满,其病\x
\x胀,上羽,而长气不化也。政过,则化气大举,而埃昏气交,大雨时降,邪伤肾也。\x
首二藏,如字。水运太过曰流衍,水主冬令,气机闭密,故是谓封藏。水在天为寒,故寒司物化,而
天地严凝,冬令之藏政以布,则水胜其火,故长令不扬。其化凛,水之凛冽也。其气坚,水之坚
凝也。其政谧,水之安静也。其令流注,水之滋灌也。其动漂泄沃涌,水之泛溢也。其德凝惨寒 ,水
之聚而能散也。 ,雪飞貌。其变冰雪霜雹,水淫太过,转柔为刚也。水虽太过。太过而往,不及
随之,故水土火三气,并主其事。其畜彘牛,其果栗枣,水与土也。其色黑丹 ,其味咸苦甘,水火土也。
其象冬,冬属水也,其经足少阴太阳,盖足少阴主肾水,而足太阳膀胱为之府。其脏肾心,水与火也,其虫
鳞,其物濡满,水与土也。其病胀,脾土之病也。水运太过,当丙辰丙戌之岁,太阳寒水上临,谓之上
羽,水太过而水上临,则长气不能施化。长气,火气也。水政太过,始则水淫,继则土胜,故化气大举,而埃
昏气交,埃昏气交,地气上升也,地气上升,故大雨时降,土气有余,则邪伤肾也。
\x故曰∶不恒其德,则所胜来复。政恒其理,则所胜同化。此之谓也。\x
暴烈其政,不务其德,是不恒其德也。化气政令,是政恒其理
也。承上文意而总结之。言不恒其德,则所胜来复,如木之收气复,火之藏气乃复,土之大风至,金之大
火流,水之化气大举者是也。政恒其理,则所胜同化,如谷畜果虫,皆胜气同化,五色五
味,则兼三气者是也。即此岁运太过不及,而有淫复之谓也。
此一节论五行平气,并不及太过之政也。
\x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其故何也?\x
承上文五运太过不及之意,问天地四方亦有太过不及也。天为阳,阳气温热,地为阴,阴气寒凉。天
不足西北,则西北方之阳气少,故左右寒凉。地不满东南,则东南方之阴气少,故左右温热,
所以不足不满者,其故何也?
\x岐伯曰∶阴阳之气,高下之理,太少之异也。东南方,阳也,\x
\x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右热而左温。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x
\x于上,故左寒而右凉。是以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x
\x气热,故适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疮,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此腠理开闭之常,太少之异耳。\x
太,有余也。少,不足也。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乃阴阳之天气,高下之地理,其中有太少之异
也。东南为阳,故东南方阳也,阳者,阳气有余,其阴精之气,则降于下,阴精下降,阳气有
余,故右热而左温。西北为阴,故西北方阴也,阴者,阴气有余,阴精之气奉于上,阴精上奉,阳气不足,
故左寒而右凉。又西北地高,东南地下,西北地凉,东南地温,是以地有高下,气有温凉。
温,犹热也,凉,犹寒也。故高者气寒,下者气热。适,往也,故往西北寒凉之方者,阴气有余,则病胀。
之,亦往也,往东南温热之方者,阳气有余,则生疮,下之者,天气下降之意,阴寒而得阳
热,则胀已。汗之者,地气上升之意,阳热而得阴液,则疮已。西北寒凉,腠理多闭少开,东南温热,腠
理多开少闭。故曰此腠理开闭之常,其中有太少之异耳。
\x帝曰∶其于寿夭何如?\x
阴阳高下,其中有太少之异,则太为有余,有余则寿,少为不足,不足夭则,故问其于寿夭何如。
\x岐伯曰∶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x
西北方阴也,其精奉于上,东南方阳也,其精降于下。故阴精
所奉之方,其人寿,阳精所降之方,其人夭,是西北寿而东南夭也。
\x帝曰∶善。其病也,治之奈何?\x
阴精所奉之方,其人寿,阳精所降之方,其人夭,是以西北病
少,东南病多,帝故善之而探治病之法也。
\x岐伯曰∶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x
\x异治也。故曰气寒气凉,治以寒凉,行水渍之。气温气热,治之温\x
\x热,强其内守,必同其气,可使平也,假者反之。\x
西北腠理常闭,其气有余,故治西北之病气,当散而寒之。东南腠理常开,其气不足,故治东南之
病气,当收而温之。一散一收,一寒一温,所谓同病异治也。西北之人,外虽寒闭,内则有余
而热。东南之人,外虽温开,内则不足而寒。故曰西北气寒气凉,复当治以寒凉,行水渍之,以开其闭,此
散而寒之之法也。东南气温气热,复当治以温热,强其内守,必内外和同其气,然后可使平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