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谓肘骨之下,从侧而下,至小指之头有少海、阳谷、腕骨、后
溪、前谷、少泽,左右各六俞,凡十二穴。此手太阳脉气所发,共三十六穴。手太阳之脉,起
于手小指之端,从肘至臂,绕肩循颔,上颊入耳中,至目内 ,故脉气所发如此。
\x手阳明脉气所发者,二十二穴。\x
手阳明为大肠腑,脉气所发之穴,计二十二穴。
\x鼻空外廉,项上各二。\x
鼻孔外廉,迎香穴也。项上,扶突穴也。左右各二,凡四穴。
\x大迎骨空各一。\x
颊车之下,承浆之旁,两大迎穴。骨空,解见前。
\x柱骨之会各一。\x
柱骨,项骨也。柱骨之会,谓项肩相会之处,两天鼎穴。
\x 骨之会各一。\x
,音鱼,余篇同。 骨,两肩 穴之骨。 骨之会,谓肩 ,乃肩臂相会之处。
\x肘以下至手大指次指本,各六俞。\x
从肘以下,至六指次指头。有曲池、阳溪、合骨、三间、二间、商阳、左右各六俞,凡十二穴。此
手阳明脉气所发,共二十二穴。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从肘上臂,至肩出于柱骨,
上颈贯颊,挟鼻孔,故脉气所发如此。
\x手少阳脉气所发者,三十二穴。\x
手少阳为三焦府,脉气所发之穴,计三十二穴。
\x鼽骨下各一。\x
鼽骨下,两巨 穴也,见手太阳脉气内。
\x眉后各一。\x
眉后陷中,两丝竹空穴。
\x角上各一。\x
头角之上,两天冲穴也。足少阳脉气云∶两角上各二。此则云各一。
\x下完骨后各一。\x
下完骨后,谓完骨之下。完骨之后,两天牖穴。
\x项中足太阳之前各一。\x
足太阳之脉下项,行身之背,今在足太阳项中之前,乃人迎之
下,气舍二穴。
\x侠扶突各一。\x
承上文气舍而言,故曰侠扶突,谓气舍扶突穴相并也。
\x肩贞各一。\x
肩臂板骨缝中,即两肩贞穴。
\x肩贞下三寸分间,各一。\x
肩贞下三寸,消泺穴也。分间,即肩贞分肉之间,天宗 会穴
也。消泺,天宗, 会,左右各一,凡六穴。
\x肘以下至手小指次指本,各六俞。\x
肘骨以下,至手小指次指头,有天井、支沟、阳池、中渚、液门、关冲,左右各六俞,凡十二穴。
此手少阳脉气所发,共三十二穴。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循肘上臂,交肩出缺盆,至
耳上角,侠颊抵 ,故脉气所发如此。此一节言手足三阳之脉,是为六腑,其脉气所过之穴,即为气府也。
\x督脉气所发者,二十八穴。\x
督脉循身之背,从下而上、气府之统于形身者,更有督脉,其脉气所发者,计二十八穴。
\x项中央二。\x
风府哑门二穴。
\x发际后中八。\x
发际之后,从中至顶,下额,则有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廷八穴。
\x面中三。\x
面之中央,从鼻至唇,有素 、水沟、兑端三穴。
\x大椎以下至尻尾及旁,十五穴。至 下,凡二十一节,脊椎法也。\x
从大椎以下,至尻尾之长强,计十三穴。及长强两旁之会阳,共十五穴。大椎、陶道、身柱、神道、
灵台、至阳、筋缩、脊中、悬枢、命门、阳关、腰俞、长强,左右会阳,凡十五穴。自大椎至
骨下,凡二十一节,此督脉督于后,而为脊椎之法,所以补气府未尽之义。
\x任脉之气所发者二十八穴。\x
任脉行身之前,气府之统于形身者,更有任脉,其脉气所发者,亦二十八穴。
\x喉中央二。\x
廉泉,在喉中央之上。天突,在喉中央之下。凡二穴。
\x膺中骨陷中各一。\x
膺中,胸之中行也。骨陷中有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中廷各一,凡六穴。
\x鸠尾下三寸,胃脘五寸,胃脘以下,至横骨,六寸半一,腹脉法也。\x
鸠尾下三寸,自鸠尾之下,有巨阙、上脘、中脘三穴,当三寸也。胃脘五寸、自上脘至脐中、有中脘、
建里、下脘、水分、脐中五穴,当五寸也。胃脘以下,指脐中也,自胃脘以下之脐中。由中极至两旁横骨,有
阴交、气海、石门、关元、中极。五穴五寸。中极至横骨,约寸半余,当六寸半一分也。自鸠尾至两横骨,凡
十五穴。此任脉任于前,而为中行腹脉之法。亦所以补气府未尽之义。
\x下阴,别一。\x
下阴,下于阴前,会阴穴也。别一,上文横骨,不通会阴,别从曲骨至会阴之一穴。
\x目下各一。\x
两承泣穴。
\x下唇一。\x
承浆一穴。
\x龈交一。\x
齿缝任脉之交,故曰龈交。以上任脉所发,凡二十八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