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盖言天元地黄。天地之气色。交相拂郁也。横云不起雨者。风行天上。密云不雨也。风乃天地四方之气。故所发无
常。松吟高山。风之声也。虎啸岩岫。虎啸则风生。风从虎也。此木郁将发之先兆也。)火郁之发。太虚曛翳。大明不彰。
炎火行。大暑至。山泽燔燎。材木流津。广厦腾烟。土浮霜卤。止水乃减。蔓草焦黄。风行惑言。湿化乃后。故民病少
气。疮疡痈肿。胁腹胸背。面目四肢。 愤胪胀。疡 呕逆。螈 骨痛。节乃有动。注下温疟。腹中暴痛。血溢流注。
精液乃少。目赤心热。甚则瞀闷懊 。善暴死。刻终大温。汗濡玄府。其乃发也。其气四。动复则静。阳极反阴。湿令
乃化。乃成。华发水凝。山川冰雪。焰阳午泽。怫之先兆也。(大明、日月之光明也。火郁发而曛翳于上。则日月之明不
彰。土浮霜卤者。水湿之气。受郁热上蒸而成。如霜之卤也。惑言者。嘻嘻 。形容其风自火出也。风火相合。是以
阴湿之气。在后乃化。民病痈肿诸证。皆火热盛而精血伤也。少气者。火为气之贼也。瞀闷、肺气病也。火甚精伤。故
善暴死。刻终者。谓一气分主六十日零八十七刻半。如三气之终。而大温将发于四之气也。元府、汗空也。动复则静。
阳极反阴者。少阴所至为热生。终为寒。少阴之从本从标也。湿令乃化乃成者。少阳所至为火生。终为蒸溽也。水凝冰
雪。寒之胜也。光华之气。发于水凝。焰阳之热。生于午泽。山泽通气也。此二火之气。受寒气之郁极而复将发也。按
五行之中有二火。阳火以明而在天。阴火以位而在地。华发水凝者。阳火之将发也。焰阳午泽者。阴火之欲复也。阳火
由水中而生。阴火从地泽而发。)有怫之应。而后报也。皆观其极。而乃发也。木发无时。水随火也。(报、复也。如华
发水凝。焰阳午泽。怫之应也。阳极反阴。山川冰雪。郁之极也。风气行于四时。是以木发无时。水发于二火前后。故
水随火也。按戊癸化火。火生于水泽之中。水火之相合也。是以华发水凝。水随火发。)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岁。
五气不行。生化收藏。政无恒也。(谨候其时。则病可期而知。亦可以先期而调之。失时。失五音六气所主之时。反岁、
逆司天在泉之岁气。不能使之上下合德。无相夺伦。五气不行者。不能使五运宣行。致乖其生化收藏之常政矣。)帝曰。
水发而雹雪。土发而飘骤。木发而毁折。金发而清明。火发而曛昧。何气使然。岐伯曰。气有多少。发有微甚。微者当
其气。甚者兼其下。征其下气。而见可知也。(此申明五运之郁。受六气之胜制也。按六微旨大论曰。愿闻地理之应六节
气位何如。岐伯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
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相火之下。水气治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
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此言六气之有定位。各有承
制之在下。故曰。征其下气。而见可知。言征其六气在下之承制。则所见水发之雹雪。土发之飘骤可知矣。气有多少者。
五运之气。有太过不及也。发有征甚者。有徐有暴也。当其气者。当其本气而自发也。兼其下者。水发而兼土之雹雪。
土发而兼木之飘骤。木发而兼金之毁折。金发而兼火之清明。火发而兼水之曛昧。盖分别此章之复。乃受六气之郁。非
五运之自相胜复也。)帝曰。善。五气之发。不当位者。何也。岐伯曰。命其差。帝曰。差有数乎。岐伯曰。后皆三十度
而有奇也。(差音雌。位、谓五运所主之时。命、令也。差、参差也。言五运之发。不当其本位而发者。乃所行之政令有
差也。如水位于冬。而所发在于二火前之正月二月。土位于长夏。而所发在于四气之七月八月。金位于秋。而所发在于
五气之九月十月。火位于夏。而所发在于四气之七月八月。皆后发三十日而有奇。盖郁极而后乃发。是以去本位之少迟。)
帝曰。气至而先后者何。岐伯曰。运太过则其至先。运不及则其至后。此候之常也。帝曰。当时而至者何也。岐伯
曰。非太过。非不及。则至当时。非是者眚也。(此论五运主时之有太过不及也。气、谓四时之气。运、谓五运之化。五
运各主七十二日有奇。运太过则其气至先。运不及则其气至后。此时候之常也。非太过。非不及。则气至当时。非是者。
则生长化收藏之气不应。而为四时之灾眚矣。)帝曰。善。气有非时而化者。何也。岐伯曰。太过者当其时。不及者归其
己胜也。(此论六气主时之有太过不及也。六气各主六十日有奇。如清肃之气行于春。炎热之气行于秋。凝寒之气行于夏。
溽蒸之气行于冬。是谓非时而化。盖太过者。当其时而各司寒热温凉之气。不及者。归其已胜。己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