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之。风位
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帝曰。何也。岐伯曰。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
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上节论六气相生以主时。此论六气承制而生化。盖五行之中。有生有化。有制有克。如
无承制而亢极。则为害。有制克则生化矣。治、主也。谓六气定位。而各有所主也。承者。谓承奉其上而制之也。阴精
者。天乙所生之精水也。如木位之下。乃阳明燥金。太阳寒水。母子之气以承之。母气制之。则子气生化其木矣。如金
位之下。乃君相二火。太阴湿土母子之气承之。母气克之。则子气生化其金矣。土位之下。乃厥阴风木。君相二火。母
子之气以承之。木制其土。则火气生化矣。余三气相同。是为制则生化也。如火亢而无水以承之。则火炎铄金。而水之
生原绝矣。无水以制火。则火愈亢矣。如水亢而无土以承之。则水滥火灭。而土之母气绝矣。无土以制水。则水愈亢矣。
是以亢则为五行之贼害。寒则生化承制之气。皆为败乱。而生化大病矣。外列盛衰者。谓外列主岁之气。有盛有衰。如
主岁之气。与主时之气。交相亢极。则为害更甚。故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金西铭曰。主岁之气太过。则己亢而
侮所不胜。如不及。则为所胜之气亢而侮之。)帝曰。盛衰何如。岐伯曰。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邪则变甚。正则微。
(此承上文而言太过不及之岁。而有盛衰之气也。非其位者。谓气来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此岁气之盛也。气
来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此岁气之衰也。此皆不守本位。而交相乘侮。则邪僻内生矣。当其位
者。乃平气之年。无太过不及之乘侮。而各当其本位。此气之正也。邪则变甚。正则变微。张玉师曰。地理之应。论
主时而及于主岁。司天之气。以主岁而及于主时。)帝曰。何谓当位。岐伯曰。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
临酉。水运临子。所谓岁会。气之平也。帝曰。非其位何如。岐伯曰。岁不与会也。(此言平气之岁。而无盛衰也。木运
临卯。丁卯岁也。火运临午。戊午岁也。土运临四季。甲辰甲戌己丑己未岁也。金运临酉。乙酉岁也。水运临子。丙子
岁也。会、合也。以天干之化运。与地支之主岁相合。故为岁会。此平气之年也。如非岁会之年。则有太过不及之相承。
是为不当其位矣。)帝曰。土运之岁。上见太阴。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少阴。金运之岁。上见阳明。木运之岁。上见厥阴。
水运之岁。上见太阳。奈何。岐伯曰。天与之会也。故天元册曰天符。(此言司天之气。与五运之气相合。是为天符。上
见者。谓司天之气。见于岁运之上也。土运之岁。上见太阴。己丑己未岁也。火运之岁。上见少阳。戊寅戊甲岁也。上
见少阴。戊子戊午岁也。金运之岁。上见阳明。乙卯乙酉岁也。木运之岁。上见厥阴。丁巳丁亥岁也。水运之岁。上见
太阳。丙辰丙戌岁也。此司天之气。与五运之气相合。故名曰天符。)天符岁会何如。岐伯曰。太乙天符之会也。(如天
符与岁会相合。是名太乙天符。乃戊午己丑己未乙酉四岁。此乃司天之气。五运之气。主岁之气。三者相合。故又名曰
三合。)帝曰。其贵贱何如。岐伯曰。天符为执法。岁会为行令。太乙天符为贵人。(王冰曰。执法犹相辅行令犹方伯。
贵人犹君主。)帝曰。邪之中也奈何。岐伯曰。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
(王冰曰。执法、官人之准绳。目为邪僻。故病速而危。方伯无执法之权。故无速害。而病能自持。贵人义无凌犯。故
病则暴而死。)帝曰。位之易也何如。岐伯曰。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逆则其病近。其害速。顺则其病远。其害微。
所谓二火也。(地理之应六节。乃主时之六气。不易之位也。然又有加临之六时。随司天在泉。六期环转。故曰位之易也。
如少阴君火。加临于少阳相火之上。是为君位臣则顺。如少阳相火。加临于少阴君火之上。是为臣位君则逆。所谓二火
之顺逆也。徐振公曰。类而推之。余四气亦有母子之分。如母加于子为顺。子加于母为逆。张玉师曰。此节起下文加临
之六气。)帝曰。善。愿闻其步何如。岐伯曰。所谓步者。六十度而有奇。故二十四步。积盈百刻而成日也。(此论加
临之六气也。步、位也。以一气各主六十日。零八十七刻半。故为六十度而有奇。四岁之中。共计二十四步。每步气盈
八十七刻半。共积盈二千一百刻。以二千刻分为四岁之气盈五日。尚积盈一百刻。而成有余之一日也。)帝曰。六气应五
行之变何如。岐伯曰。位有终始。气有国中。上下不同。求之亦异也。(此论加临之六气。与主时之气相应。而各有不同
也。五行者。谓厥阴风木主初气。君相二火主二气三气。太阴湿土主四气。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