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络也。夫血气始于先天足少阴肾。生于后天足阳明胃。刺中大脉血出不止。则血气皆脱矣。是以刺跗上与阴股。
误中大络而血不止者。俱死。谓其生始之原绝也。愚按先辈注疏。皆谓阴股为脾脉。按伤寒论平脉篇曰。少阴脉不至。
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膈。宗气反聚。血结心下。阳气退下。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厥。
盖谓少阴之虚气奔逆于上。上之阳热。乘虚而下归于阴。与阴相搏。以致少阴之生气不出而为尸厥也。再按足少阴之脉。
出于然谷。上股内后廉。在足三阴之后。循足内之鱼腹股上。故曰阴股。卢良侯曰。上节首言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
死。中以无刺大醉节问之。而此节复首提曰。刺阴股中大脉。血出不止死。节文先后序次。皆有意存。俱当着眼。)刺客
主人内陷中脉。为内当漏为聋。(客主人、足少阳胆经脉也。内陷中脉。谓客主人内之脉也。盖手足少阳之脉。盘错于耳
前目侧。浮浅之内。而又有陷中之深脉也。足少阳之脉。有从耳后入耳中者。手少阳之脉。亦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
前。过客主人。病则耳聋。浑浑 。此言刺客主人太过。则误中内陷交过之脉。而为耳内漏而聋也。卢良侯曰。浮
浅者为络脉。深者为经脉。而经脉之内。又有深隧之大经。所取之脉。而内有交过之陷脉。是以刺跗上阴股太过。则中
大经。刺客主人太过。则中交过之脉。当知经脉之内。而又有经脉之交错也。)刺膝髌出液为跛。(髌、膝盖骨也。膝乃
筋之会。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者也。液脱则筋无以濡养。屈伸不利而为跛矣。)刺臂太阴脉出血多。立死。(臂太阴。
肺脉也。肺者。主行营卫阴阳。出血过多则营卫不续。所以一息不运。则穹壤判矣。)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
(足少阴。肾脉也。肾虚而复出其血。是为重虚。少阴之脉。循喉咙。系舌本。故难以言。)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
(胸前之两旁谓之膺。足阳明之俞在膺中。肺经之脉。亦循膺中之云门中府而出。若刺膺中之脉。陷而入深。误中肺脉。
则令人喘逆仰息。盖因无故而伤之也。卢良侯曰。此与客主人内陷中脉同义。盖谓经脉所循。有浅深而同道者也。)刺
肘中内陷。气归之。为不屈伸。(肘中、手太阴天泽穴也。内陷者。不能泻出其邪。而致气归于内也。气不得出。则血不
得散。故不能屈伸也。按灵枢经云。肺心有邪。其血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
邪。其气留于两 。凡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脉之所游。邪气恶血。故不可留住。留住则伤络脉骨节。
机关不得屈伸而病挛也。杨君立曰。络脉者。所以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刺阴股下三寸内陷。令人遗溺。(阴股下三
寸。足少阴之络也。夫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内陷者。气不至而反陷于内也。肾开窍于二阴。故令人遗溺。卢良侯曰。
孙络之脉别经者。其血盛而当泻者。亦三百六十五穴会。)刺掖下胁间内陷。令人咳。(肺脉从肺系横出腋下。刺肺脉而
气反内陷。则气上逆而为咳。)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满。(膀胱居少腹之内。刺少腹而误中膀胱。则胞气外泄。
故溺出而少腹虚满也。)刺 肠内陷为肿。( 肠、一名鱼腹。俗名腿肚。如鱼之腹。故以为名。张介宾曰。肉浓气深。
不易行散。气反内陷。故为肿也。)刺匡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匡、目匡也。陷骨中脉。匡骨上之陷脉也。经曰。裹
撷筋骨气血之精。而与脉并为系。刺脉而伤其目系。则泪流不止而为漏。视无所见而为盲。)刺关节中液出。不得屈伸。
(关节者。骨节交会之机关处也。液者。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故液脱者。骨肉屈伸不利。按以上要害之处。有误中
而立死者。有刺之而计日死者。有为跛为伛为喑为盲之痼疾者。针刺之道。本为救人而反杀人。行针之时。当战战 。
如临渊履冰。慎勿以人命为轻忽也。)



<目录>卷六

<篇名>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属性:黄帝问曰。愿闻虚实之要。岐伯对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形归气。气生形。形气之宜相
应也。反此者。谓气盛身寒。气虚身热。皆为寒暑之所病。)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人受气于谷。
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清者为营。浊者为卫。是以谷之多少。与气之盛虚。宜相应也。反此者。
谓谷入多而气少。谷不入而气多。亦为邪病之所致。)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脉者血之府。故虚
实之宜相应也。反此者。或因饮中热。或风气留于脉中。亦因病之所致也。夫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
和喜怒者也。是以营卫调。志意和。则筋骨强健。腠理致密。精神专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