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天一生水。地二生火。此太极始分之阴阳。人秉先天之水火。化生五
行以成此形。是以五脏之俞。皆本于太阳。而应于督脉也。



<目录>卷六

<篇名>卫气第五十二

属性:黄帝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化行物者也。其气内于五脏。
而外络支节。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
之无端。亭亭淳淳乎。孰能穷之。然其分别阴阳。皆有标本虚实。所离之处。能别阴阳十二经者。
知病之所生。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知六腑之气街者。能知解结契绍于门户。能知虚实
之坚软者。知补泻之所在。能知六经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
此章论营行脉中。卫行脉外。然经脉皮肤之血气。外内出入。阴阳相贯。环转之无端也。其气
者。谓水谷所生之营卫。内荣于五脏。以养精神魂魄。外络于支节。以濡筋骨关节。此言脏腑阴阳
十二经脉之外内也。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谓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各走其道。交相逆顺而行者也。阴阳相随。外内相贯。谓脉内之血气。出于脉外。脉外之气血。贯于
脉中。阴阳相随。外内出入。如环无端。莫知其纪也。合天地之亭毒。乃阴阳之化淳。亭亭淳淳。
孰能穷之。然其分别阴阳。皆有标本虚实所离之处。盖以经脉所起之处为本。所出之处为标。虚实者。
谓血气出于气街。离经脉而荣于肤腠。则经脉虚而皮肤实矣。高下者。谓本在下而标出于上也。气街者。
气之径路。络绝则径通。乃经脉之血气。从此离绝。而出于脉外者
也。契、合也。绍、继也。门户者。血气所出之门户。知六腑之气街。则知血气之结于脉内者。解
而通之。脉内之血气。与脉外之气血。相合相继而行。则知出于气街之门户矣。脉内之血气。从气街
而出于脉外。脉外之气血。从井荥而溜于脉中。出于气街。则经脉虚软。而皮肤石坚。溜于脉中。则
经脉石坚。而皮肤虚软。故能知虚实。则知补泻之所在矣。皮肤之气血。犹海之布云气于天下。经脉
之血气。合经水之流贯于地中。故能知六经之标本。可以无惑于天下。篇名卫气者。谓脉内之营气。
出于气街。与卫气相将。昼行阳而夜行于阴也。夫营卫者。水谷之精气。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乃无
形之气也。水谷之津液。化而为血。以奉生身。命曰营气。乃有形之血。行于经隧皮肤者。皆谓之营气。
夫充肤热肉之血。有从冲脉而散于皮肤者。有从大络而出于脉外者。有随三焦出气之津液。化而为赤
者。皆谓之营气。盖以血为营。血之气为营气也。此章论行于脉中之营气。出于气街。与卫气相将而行。
故篇名卫气。曰阴阳相随。外内相贯。血气之生始出入。阴阳离合。头绪纷纭。学人当于全经内细心穷
究。庶可以无惑矣。
岐伯曰。博哉圣帝之论。臣请尽意悉言之。足太阳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标在两络命门。命门
者目也。足少阳之本。在窍阴之间。标在窗笼之前。窗笼者耳也。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下上三寸中。标在
背俞与舌下两脉也。足厥阴之本。在行间上五寸所。标在背俞也。足阳明之本。在厉兑。标在人迎颊
挟颃颡也。足太阴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之中。标在背俞与舌本也。
此分别十二经脉之本。出于手足之腕踝。其标在于胸腹头气之街。标者。犹树之梢杪。杪绝而出
于络外之径路也。本者。犹木之根干。经脉之血气。从此而出也。足太阳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其标在于
两目。而出于头气之街。夫气在头者。止之于脑。两目之脉入于脑。而绝于内也。足少阳之本。在足
窍阴之间。其标在耳窗笼之前。而出于头气之街。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下上三寸中。其标在于背俞。
与舌下之两脉。而出于胸气之街。盖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俞。谓络脉之循于胸者。或绝于膺胸之间。
或行至背俞而始绝也。根结篇曰。少阴结于廉泉。舌下两脉。廉泉玉英也。盖少阴主先天之精气。及
受藏水谷之精。故从本经之络脉。而出于胸气之街。复从任脉而上出于廉泉。从冲脉而下出于胫气之
街。少阴为水脏。而富于精血者也。足厥阴之本。在行间上五寸所。标在背俞。而出于胸气之街。足
阳明之本。在足之厉兑。标在人迎颊挟颃颡。而出于头气之街。颃颡者。鼻之上窍。以收洞涕者也。
足太阴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之中。标在背俞与舌本。而出于胸气之街。盖三阳之经。上循于头。是
以络脉亦上出于头而始绝。三阴之脉。止于膺胸之间。故络脉亦至膺与背俞而止。按此章与根结篇大
义相同。而各有分别。根结篇论三阴三阳之开阖枢。此章论十二络脉之标本出入。倪氏曰。开阖枢者。
三阴三阳之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