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则阴挺不收。厥阴从中见少阳之火化。故有寒热之分。夫金
气之下。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厥阴之木气本于水。故治在行水。以清厥阴之气。其
病在有形之筋而为转筋者。治在燔针劫刺矣。尚御公曰。两阴交尽。是为厥阴。阴极而阳生。厥
阴本气。自有寒热之化。
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入结于
腋下。其支者。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出走太阳之前。结于耳后完骨。其支者。入耳中。直者。
出耳上下。结于颔。上属目外 。其病小指支肘内锐骨后廉痛。循臂阴入腋下。腋下痛。腋后廉痛。
绕肩胛引颈而痛。应耳中鸣痛引颔。目瞑良久乃得视。颈筋急则为筋痿颈肿。寒热在颈者。治在燔针
劫刺之。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其为肿者。复而锐之。本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 。上颔。
结于角。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夏痹也。
手太阳之筋。起于手小指之少泽。循臂肘肩项。而上结于耳颔目 之间。其在筋之所过而结者。
为痛为肿。为筋痿。其寒热在颈者。治在燔针劫刺。颈肿者。复以锐针刺之。本支者。本于直者而
支行也。本筋与支筋皆属于目外 。筋之分行而复联系也。午者五月。主于太阳。故名曰仲夏痹
也。尚御公曰。太阳之上。寒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故在手太阳。有寒热之在颈。在手
少阴。有阴阳之俯仰。当知十二经筋。应三阴三阳之六气。亦无分手与足也。余伯荣曰。太阳之
为病。头项强痛而恶寒。寒热在颈者。病太阳之气。非手太阳之筋证也。
手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结于肘。上绕 外廉。上肩走颈。合手太阳。
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 。上乘颔。结于角。其病当所过者。
即支转筋。舌卷。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为季夏病也。
手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端之关冲。循腕臂肘 而上肩颈。当曲颊处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
牙循耳前。属目外 。复上乘颔结于额角。其病当所过之处。即支分而转筋。舌卷。治在燔针劫刺。
以知为度。即以痛处为所取之俞穴。未者六月。乃少阳主气。故名曰季夏痹也。
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 。结于 。其支者。绕肩胛
挟脊。直者从肩 上颈。其支者。上颊。结于 。直者。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颔。
其病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筋。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为孟
夏痹也。
手阳明之筋。起于食指之商阳穴间。循腕臂肘 而上肩颈。结于 。络于颔。其病当所过所结
之处。支痛及转筋。肩不能举。颈不可以回顾。治在燔针劫刺。三月四月。乃两阳合明。故名曰
孟夏痹也。
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后。行寸口外侧。上循臂。结肘中。上 内廉。
入腋。下出缺盆。结肩前 。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贯贲。合贲下抵季胁。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
痛。甚成息贲。胁急。吐血。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冬痹也。(贲音奔)
手太阴之筋。起于手大指端之少商间。循臂肘上 。入腋下。结于肩之前 。上结于缺盆。下
结于胸里。散贯于胃脘之贲门间。合于贲门而下抵季胁。其病当筋之所过者。为支度转筋而痛。甚
则成息贲。胁急吐血。盖十二经筋。合阴阳六气。气逆则为喘急息奔。血随气奔。则为吐血。子者十一
月。太阴主气。故名曰仲冬痹也。
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上臂阴。结腋下。下散前后挟胁。其
支者。入腋。散胸中。结于臂。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前及胸痛息贲。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
以痛为输。名曰孟冬痹也。(臂当作贲贲叶臂)
手心主之筋。起于手中指之中冲穴间。与手太阴之筋并行。循胁腋。散胸中。下结于胃脘之贲
门间。其病当筋之所过结处为转筋。而前及胸痛。散于胸中。结于贲门。故成息奔也。亥者十月。
主两阴交尽。故名曰孟冬痹也。尚御公曰。在足曰厥阴。在手曰心主。盖三阴三阳之气。生于下而
本于足。足之六经。上合于手者也。
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结于锐骨。上结肘内廉。上入腋。交太阴。挟乳里。结于胸中。
循臀下系于脐。其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网。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筋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
为数。以痛为输。其成伏梁唾脓血
者。死不治。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
刺者。刺寒急也。热则筋纵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