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阳有余也。 ,相传许娇反。 蒿蒿,言其人疏 也。平按∶ 《甲乙》
作矫矫。蒿蒿《灵枢》作高高。注 袁刻作恍。)心肺之脏气有余,阳气滑盛而扬,故神动而气先
行。(五脏阴阳者,心肺为阳,肝脾肾为阴,故心肺有余为重阳也。重阳之人,其神才动,其气
即行,以阳气多也,故见持针欲刺,神动其气即行,不待针入,其人与之刺微为易也。)黄帝曰∶
重阳之人而神不先行者,何也?(自有重阳,要待针入,其气方行,故须问之。平按∶《甲乙》
无此一节。)岐伯曰∶此人颇有阴者。黄帝曰∶何以知其颇有阴也?岐伯曰∶多阳者多喜,多阴
者多怒,数怒者易解,故曰颇有阴,其阴阳之合难,故其神不能先行也。(欲知重阳仍有阴者,
候之可知。但人多阳者其心多喜,多阴者多怒,仍有数怒易解,即是重阳有阴人也。重阳有阴人,
其气不得先针行。平按∶合上《灵枢》、《甲乙》有离字。)黄帝曰∶其气与针相逢奈何?岐伯曰∶
阴阳和调而血气淖泽滑利,针入而气出,疾而相逢也。(阴阳和平之人,以其气和,故针入即气
应相逢者也。)黄帝曰∶针以出而气独行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其阴气多而阳气少,阴气沉而
阳气浮,沉者
藏,故针以出,气乃随其后,故独行也。(多阴少阳之人,阴气深而内藏,故出针后,气独行也。
平按∶《灵枢》针以出作针已出,阳气浮沉者藏作阳气浮者内藏,《甲乙》同。)黄帝曰∶数刺
乃知者,何气使然?岐伯曰∶此人多阴而少阳,其气沉而气注难,故数刺乃知也。(知者,病愈
也。其人阴多阳少,其气难宣,故数刺方愈也。平按∶气注难《灵枢》、《甲乙》作气往难,据
上文经云其气易往,恐系往字传写之误。)黄帝曰∶针入而逆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其气逆,
与其数刺病益甚者,非阴阳之气、浮沉之势也,此皆粗之所败,工之所失,其形气无过焉。(刺
之令人气逆,又刺之病甚者,皆是医士不知气之浮沉,非是阴阳形气之过也。)



<目录>卷第二十三・九针之三

<篇名>量顺刺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八第五十五《逆顺》篇。自刺法曰无刺 之热至不
治已病,见《甲乙经》卷五第一。自伯高曰兵法无迎逄逄之气至与脉相逆者,又见日本《医心方》
卷一。
黄帝问伯高曰∶余闻气有逆顺,脉有盛衰,刺有大约,可得闻乎?(设此三问,为调气之要
也。)伯高对曰∶气之逆顺者,所以应天下阴阳四时五行也。(一,知逆顺,谓知四时五行逆顺
之气,根据而刺也。平按∶《灵枢》天下作天地。)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有余不足。(二,
知候脉,谓候寸口人迎血气虚实也。)刺之大约者,必明知病之可刺,与其未可刺,与其已不可
刺也。三知刺法,谓知
此病可刺、此未可刺、此不可刺也。约,法也。黄帝曰∶候之奈何?伯高曰∶兵法∶无迎逄逄之
气,(逄,蒲东反,兵气盛也。平按∶《医心方》兵法下有曰字。)无击堂堂之陈。刺法曰∶无
刺 之热,( ,呼笃反,热炽盛也。堂堂,兵盛貌。兵之气色盛者,未可即击,待其衰然后
击之。刺法亦尔,邪气盛者,消息按摩,折其大气,然后刺之,故曰无刺 热也。)无刺漉漉之
汗,(漉漉者,血气泄甚大虚,故不可刺之也。)无刺浑浑之脉,(浑浑,浊乱也。凡候脉浊乱者,
莫知所病,故不可刺也。)无刺病与脉相逆者。(形病脉不病,脉病形不病,名曰相反。逆,反
也。)黄帝曰∶候其可刺奈何?伯高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内外二邪虽有,未起病形,刺
之以为上工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已成微病,未为盛者,刺之以为上工者也。平按∶未
盛《甲乙》作未成。)其次,刺其已衰者;(病虽已衰,未即能愈,刺之以为中工者也。)下工,
刺其方袭也,与其形之盛者也,与其病之与脉相逆者也。(方,正方。袭,重也。正病重叠,病形
复盛,病脉相反,刺之以为下工者也。)故曰∶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言
工有损益也。)故曰∶上工治不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不病,未病之病也。已病,已成病也。
平按∶治不病《灵枢》、《甲乙》作未病。《甲乙》无此之谓也四字。)



<目录>卷第二十三・九针之三

<篇名>疽痈逆顺刺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九第六十《玉版》篇。自黄帝曰病生之时至末,又见
《甲乙经》卷十一第九。
黄帝曰∶余以少针为细物也,夫子乃上合之于天,下合之于地,中合之于人,余以为过针之
意矣,愿闻其说。(九针微细之道,以合三才之大,余恐太过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