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可
往来,乃施于人。( ,五骨反,动也。先知内外相得之理,动而往来,乃可施人也。平按∶
《素问》、《甲乙》作玩。)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五,谓皮肉脉筋骨也。此五皆
虚,勿近泻之;此五皆实,勿远而不泻。平按∶人有虚实《甲乙》作虚实之要。)至其当发,间
不容 ,(至其气至机发,不容于 目也,容于 目即失机,不得虚实之中。 音舜。平按∶
《素问》、《甲乙》作 ,新校正云∶“《甲乙》 作暄,全元起本及《太素》作 。”)手动
若务,针耀而 ,(手转针时,专心一务。平按∶ 《素问》、《甲乙》作匀。)静意视义,观
适之变,(可以静意,无劳于众物也。视其义利,观其适当,知气之行变动者也。)是谓冥冥,
莫知其形,(此机微者,乃是HT 冥众妙之道,浅识不
知也。)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见其杂,(乌乌稷稷,凤凰雄雌声也。凤凰群杂而
飞,雄雌相和,不见其杂。有观凤者,别其声殊,辨其形异,故曰不杂。譬善用针者,妙见针下
气之虚实,了然不乱也。平按∶乌乌袁刻误作鸟鸟。杂《素问》、《甲乙》作谁。)伏如横弩,起
如发机。(如横弩者,比其智达妙术也。起如机者,比行之得中。平按∶起如《甲乙》作起若。)
黄帝曰∶何如而虚,何如而实?岐伯曰∶刺虚者须其实也,刺实者须其虚也,(虚为病者,补之
须实;实为病者,泻之须虚也。)终气以至,慎守勿失,(得气补泻,终时慎之,勿使过与不及也。
平按∶终《素问》、《甲乙》作经。)深浅在志,(志,记也。计针下深浅,可记之,不得有失。
深浅有失,更增其病,故须记。)远近若一,(使之得中,不可过与不及,故曰若一也。)形如
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行针专务,设二喻以比之∶一如临深渊,更营异物,必有
颠坠之祸;亦如握虎不坚,定招自伤之害。故行针调气,不可不用心也。平按∶《素问》、《甲乙》
无形字。)
黄帝曰∶愿闻禁数。岐伯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五脏之气所在,须知针之为害至要,故
欲察而识之。)肝生于左,(肝者为木在春,故气生左。)肺藏于右,(肺者为金在秋,故气藏
右也。肝为少阳,阳长之始,故曰生也。肺为少阴,阴藏之初,故曰藏也。平按∶注生也藏也《素
问》新校正所引杨注无两“也”字。)心部于表,(心者为火在夏,居于太阳,最上故为表。)
肾治于里,(肾者为水在冬,居于太阴,最下故为里也。心为五脏部主,故得称部。肾间动气,内
理五脏,故曰里也。平按∶注内理五脏,《素问》新校正所引杨注理作治,故曰里也,里作治。)
脾为之使,(脾者为土,王四季。脾行谷气以资四脏,故为之使也。)胃为之市。(胃为脾腑也。
胃贮五谷,授气与
脾,以资四脏,故为市也。)膈肓之上,中有父母,(心下膈上谓肓。心为阳,父也。肺为阴,
母也。肺主于气,心主于血,共营卫于身,故为父母也。平按∶注谓肓,《素问》新校正所引杨
注作为肓。)七节之旁,中有志心,(脊有三七二十一节,肾在下七节之旁。肾神曰志,五脏之
灵皆名为神,神之所以任物,得名为心,故志心者,肾之神也。平按∶志心《素问》作小心,新
校正云∶“《太素》作志心。”注“五脏之灵皆名为神,神之所以任物,得名为心”,袁刻脱此
十八字。“物,得名为心,故志心者,肾之神也”十三字,新校正所引作“得名为志者,心之神
也”九字。)顺之有福,逆之有咎。(人之上顺血气,下顺志心,有长生之福;逆之,有入死地之
祸也。平按∶顺《素问》作从。)
黄帝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请解九针应于九数虚实之道也。)岐伯曰∶刺虚则实
之者,针下热也。(刺寒虚者,得针下热,则为实和也。平按∶热也下《素问》有气实乃热也五字。)
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刺热实者,得针下寒,则为虚和也。平按∶寒也下《素问》有气虚乃寒
也五字。)宛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宛陈,恶血。平按∶宛《素问》、《甲乙》作菀。)邪
胜则虚之者,出针勿按也。(勿按者,欲泄其邪气也。)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也。(泻
法徐出针为是,只为疾按之,即邪气不泄,故为实。平按∶注疾下袁刻重一疾字。)疾如徐则虚
者,疾出针而徐按之也。(补法疾出针为是,只是徐徐不即按之,令正气泄,故为虚也。平按∶
疾如徐《素问》、《甲乙》作疾而徐。)言实与虚者,寒温气多少也。(言寒温二气,偏有多少,
为虚实也。)若无若有者,疾不可知也。(言病若有若无,故难知也。平按∶不可知袁刻作不可
不知。注故下袁刻增一甚字。)察后与先者,知病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