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则肺不受烁。喘自平也。有热倍白薇。盖白薇能去浮热。故短剧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云。
汗多热浮者。去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名曰二加龙骨汤。则白薇之能去浮热可知矣。
\x竹皮大丸方\x
生竹茹 石膏(各二分) 桂枝 白薇(各一分) 甘草(七分)
上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倍白薇。烦喘者。
加柏实一分。
(凡下利病。多由湿热。白头翁之苦以胜湿。寒以除热。固其宜也。而)产后下利
虚极。(似不可不商及补剂。但参术则恐其壅滞。苓泽则恐其伤液。惟以)白头翁加甘
草阿胶汤主之。(诚为对证。方中甘草之甘凉清中。即所以补中。阿胶之滋润去风。即所
以和血。以此治利。即以此为大补。彼治利而好用参术者。当知所返矣。)
此为产后下利虚极者。而出其方治也。
\x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x
白头翁 甘草 阿胶(各二两) 秦皮 黄连 柏皮(各三两)
上六味。以水七升。煎取二升半。内胶。令消尽。分温三服。
\x附方\x
\x千金三物黄芩汤\x 治妇人(未离产所。尚)在(于)草蓐。自发(去衣被)
露(其身体而)得(微)风。(亡血之后。阳邪客入。则)四肢苦烦热。(然此证当
辨其头之痛与不痛。若)头痛者。(是风未全变为热。)与小柴胡汤。(以解之。若)
头不痛但烦者。(则已全变为热矣。热盛则虫生。势所必至。以)此汤主之。
按附方者。金匮本书阙载。而千金外台等书载之。其云出自金匮。后人别之曰附方。
黄芩(一两) 苦参(二两) 干地黄(四两)
上三味。以水六升。煎取二升。温服一升。多吐下虫。
\x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x 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
少腹中急摩痛引腰背。不能食饮。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宜。
当归(四两) 桂枝 生姜(各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
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煎取三升。分温三服。一日令尽。若大虚加饴糖六两。汤成内之。
于火上暖令饴消。若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合八味。汤
成内阿胶。若无当归。以芎 代之。若无生姜。以干姜代之。
徐忠可云、后虚羸不足。先因阴虚。后并阳虚。补阴则寒凝。补阳则气壅。后天以
中气为主。故治法亦
出于建中。但加当归。即偏于内。故曰内补当归建中汤。谓腹中刺痛不止。血少也。吸
吸少气。阳弱也。故将桂枝生姜当归之辛温。以行其营卫之气。甘草白芍以养其脾阴之
血。而以饴糖大枣峻补中气。则元气自复。而羸者丰。痛者止也。然桂枝于阴阳内外。
无所不通。尤妙得当归善入阴分。治带下之疾。故又主少腹急摩痛引腰背不能饮食者。
盖带下病去。而中气自强也。曰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谓宜急于此调之。庶无后
时之叹。然药味和平。可以治疾。可以调补。故又曰令人强壮宜。其云大虚加饴糖。以虚
极无可支撑。惟大甘专于补脾。脾为五脏六腑之母。止此一条。可以得其生路也。其去
血过多。崩伤内衄。加干地黄阿胶。以其所伤原偏于阴。故特多加阴药。非产后必宜用
地黄阿胶也。



<目录>卷九

<篇名>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属性:妇人中风。七八曰。(业已热除而身凉。而复)续来寒热。发作有(一定之)时。
(因其病而问其)经水(已来而)适断者。(盖以经水断于内。而寒热发于外。虽与经
水适来者不同。而)此(症亦名)为热入血室。其血(为邪所阻。则)必结。(结于冲
任厥阴之经脉。内未入脏。外不在表。而在表里之间。乃属少阳。)故使(寒热往来)
如疟状。发作有时。(以)小柴胡汤主之。(达经脉之结。仍藉少阳之枢以转之。
俾气行而血亦不结矣。)
此为中风热入血室。经水适断者。出其方治也。盖以邪既流连于血室。而亦浸淫于
经络。若但攻其血。血虽去而邪必不尽。且恐血去而邪反得乘虚而入也。故小柴胡汤解
其热邪。而乍结之血自行矣。
(热入血室。不独中风有之。而伤寒亦然。)妇人伤寒(寒郁而)发热。(当其时)
经水适来。(过多不止。血室空虚。则热邪遂乘虚而入之也。昼为阳而主气。暮为阴而主
血。今主气之阳无病。故)昼日明
了。(主血之阴受邪。故)暮则谵语。(谵语皆非习见之事。)如见鬼状者。(医者可于
其经之适来。而定其证曰。)此为热入血室。(非阳明胃实所致也。既非阳明胃实。则
)治之(者)无(以下药)犯(其)胃气。(以)及上二焦。(一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