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脉沉。浅而易知。师故未言之。
(风水中有变异者。不可不知也。风之脉。浮也。水之脉。滑也。今)寸口脉沉滑
者。(不见风脉。但见水脉。)中有水气。(似属正水。然高巅之上。惟风可到。故)
面目肿大。(风为阳邪。故身中)有热。(证既属风。其沉亦将变而为浮。而未变之初。
无不可先正其)名曰风水。视(其)人之目窠上微肿。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
咳。(此正水之征也。乃)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知非正水。而为气水矣。风气必
系。亦可正其名曰)风水。
此言风水证虽有变异。而真面目不可掩也。
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此阴邪表实证也。今)反不疼。(即与阴邪迥
别。且)身体(不为疼而)反(为)重(重则便知其为正水也。不为疼)而(为) 。
(则便知其为风也。风水涣于外。未入于内。故)其人不渴。(病在外者宜汗。故
)汗出即愈。此为风水。(此外另有汗后反)恶寒者。此为极虚(之证。误因)发汗得
之。(亦另有芍药甘草附子汤之治法。不在风水之例。若前证更有)渴而不恶寒者。
(渴似风水。而于不恶寒处。得其机关。知非病风。而独病水。不在皮外。而在皮中。
视风水较深一层。)此为皮水。(其证)身肿而冷。状如周痹。(盖以周痹为寒湿痹其
阳。皮水为水气淫于肤。所以大略相似也。若前证更有)胸中(气)窒。(窒而作胀。
则)不能食。(窒而不行。)则反聚痛。(至)暮(为阴分。更)躁(而)不得眠。(明是有水伤心。寒郁其热。
其证全在于胸。)此为黄汗。(若前证之脉浮紧。而)痛在骨节。(脉证却不相反。且
)咳而喘不渴者。(乃水寒伤
肺。)此为肺胀。其状如肿。(肺主皮毛。皮毛受邪。)发汗则愈。然诸病此者。(均
宜发汗。惟)渴而下利。小便数者。(为邪已内入。恐非一汗所能愈。)皆不可发汗。
此言风水中有类太阳脉。而不出太阳证者。又有相似而实为皮水者。有相似而实为
黄汗者。有相似而并非皮水黄汗。实为肺胀者。师分别其证。未出其方。后人补以越婢
加术汤。亦未甚周到。节末以渴者。下利者。小便数者。戒其发汗。大有深意。
或问前二条云。风水外证骨节疼。此言骨节反不疼。身体反重而 。前条云皮水不
渴。此云渴。何也。曰、风与水合而成病。其流注关节者。则为骨节疼痛。其侵淫肌肤
者。则骨节不疼。而身体 重。由所伤之处不同故也。前所云皮水不渴者。非言皮水本
不渴也。谓腹如鼓而不渴者。病方外盛。而未入里。犹可发其汗也。此所谓渴而不恶寒
者。所以别于风水之不渴而恶风也。程氏曰、水气外留于皮。内薄于肺。故令人渴是也。
(风水皮水之外。又有湿热郁于里。为)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分别处在于
黄。若黄而汗出亦黄。则为黄汗。身黄而无汗出。则为里水。水在里。故)其脉(不浮而
)沉。(热久郁。故)小便不利。(积于内者溢于外。)故令病水。假令小便自利。(
不因此自利而除其黄肿。反因)此(自利而)亡(其)津液。(津液亡)故令渴。(以
)越婢加术汤主之。(方见中风)
此又从风水皮水外而言里水也。
尤在泾云、越婢加术。是治其水。非治其渴也。以其身面悉肿。故取麻黄之发表。
以其肿而且黄。知其湿
中有热。故取石膏之清热。与白术之除湿。不然。则渴而小便利者。而顾犯不可发汗之戒
耶。或云此治小便利黄肿未去者之法。越婢散肌表之水。白术止渴生津也。亦通。
(又有兼宿疾而致水。不可不知也。)趺阳(系胃脉。脉本不伏。因水蓄于下。气
伏)脉(亦)当伏。今反紧。(紧则为寒。此因其人)本自有寒。疝瘕腹中痛。医(不
温其寒。而)反下之。(阳气重伤。)即胸满短气。(而水病大作。所以然者。阳以下
而伤。则决渎无权。水不行而汛滥矣。气以下而耗。则精凝血滞。变其常而化水矣。)
趺阳脉(因水病而)当伏。今反数。(数则为热。此因其人)本自有热。(热则当)消
谷(而)小便数。今反不利。(则水液日积。)此欲作水。(所以然者。阴虚无以配阳。
则水为热蓄而不行也。)
此言水病患别有宿疾。当从趺阳脉与其旧疾见证而兼顾之。不可以见肿治肿为能事。
(水病有五。而正水之病居多。当于脉而体认其所由成。然脉之元妙。可以意会。
而不可以言传也。)寸口脉浮而迟。浮脉则热。迟脉则潜。热潜相搏。名曰沉。趺阳脉
浮而数。浮脉即热。数脉即止。热止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水。沉则络脉虚。
伏则小便难。虚难相搏。水走皮肤。即为水矣。
徐忠可云、此段论正水所成之由也。谓人身中健运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