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
大黄(三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41.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方见上)。



<目录>卷中

<篇名>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属性:1.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蛔,下之利不止。
2.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
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大坚,
(一作紧)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
3.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方见妇人杂病中。)
4.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
5.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方见上。)
6.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
\x文蛤散方\x
文蛤(五两)
上一味,杵为散,以沸汤五合,和服方寸匕。
7.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8.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大便必坚,小便即数。
9.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必便血。
10.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栝蒌瞿麦丸主之。
\x栝蒌瞿麦丸方\x
栝蒌根(二两) 茯苓 薯蓣(各三两) 附子(一枚,炮) 瞿麦(一两)
上五味,末之,炼蜜丸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11.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并主之。
\x蒲灰散方\x
蒲灰(七分) 滑石(三分)
上二味,杵为散,饮服半寸匕,日三服。
\x滑石白鱼散方\x
滑石(二分) 乱发(二分,烧) 白鱼(二分)
上三味,杵为散,饮服半钱匕,日三服。
\x茯苓戎盐汤方\x
茯苓(半斤) 白术(二两) 戎盐(弹丸大一枚)
上三味,先将茯苓、白术煎成,入戎盐再煎,分温三服。
12.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
之。(方见中 篇中。)
13.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x猪苓汤方\x
猪苓(去皮) 茯苓 阿胶 滑石 泽泻(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目录>卷中

<篇名>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属性:1.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
亦浮,外证浮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
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2.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久为痂
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风气相击,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不恶风者,小便通利,上
焦有寒,其口多涎,此为黄汗。
3.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
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
4.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风水。恶寒者,此
为极虚,发汗得之。
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
身肿而冷,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为黄汗,痛在骨节。咳而喘,不渴者,此为
脾胀,其状如肿,发汗即愈。
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
发汗。
5.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
术汤主之。(方见中风。)
6.趺阳脉当伏,今反紧,本自有寒,疝、瘕腹中痛,医反下之,下之即胸满短气。
7.趺阳脉当伏,今反数,本自有热,消谷,小便数。今反不利,此欲作水。
8.寸口脉浮而迟,浮脉则热,迟脉则潜,热潜相搏,名曰沉。趺阳脉浮而数,浮脉即热,数脉即止,热止
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水。沉则络脉虚,伏则小便难,虚难相搏,水走皮肤,即为水矣。
9.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水不沾流,走于肠间。
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小便即难。
10.脉得诸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