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本事》温脾汤\x
浓朴 干姜 甘草 桂心 附子(各二两) 大黄(四钱)
上 咀,各一两,水二盅,煎六分,顿服。治痼冷在肠胃,泄泻腹痛,宜先取去,然后
调治,不可畏虚以养病也。
\x温脾丸\x(《外台》)
大黄 麦芽 干姜(各三两) 浓朴(炙) 当归 附子(炮) 甘草(炙) 桂心 人参 枳
实(炙,各一两)
蜜丸如梧子大,十五丸,日三,增至二十丸。
按∶温脾丸,大黄多而用蜜丸少服,急法缓用也。温脾汤大黄少而作汤服,且不用参、
归,
缓法急用也。总之,病非实热,法不可下,而痼冷在脏,不下则病不去,故权宜于缓急之间
如此。若其中无积滞者,则但宜温之而已,不必下也。或挟虚者,则兼补之。
\x《外台》附子汤\x
附子(炮) 甘草(炙,各二两) 宿姜(一两) 仓米(半升) 半夏(制,四两) 白术(三
两) 大枣(二十枚)
水一斗,煮三升,去滓,分三服,治虚冷腹痛佳。
\x《外台》建中汤\x 治气血虚寒,不能荣养心脾,其痛连绵不已,而亦无急暴之势
。按
之则痛反缓,或按之便痛,重按却不甚痛,此正是虚证。经所谓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
足以温之,故快然而不痛是也。
黄 白芍(各三两) 甘草(炙) 桂心(各二两) 生姜(六两) 半夏(五两) 大枣(十
二枚) 饴糖(十两)
上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x治当脐痛,便溺不利,怯寒脉虚者方\x
熟地(三钱) 肉桂(五分) 白芍(一钱半) 桂枝(五分) 当归 茯苓(各一钱)
水煎服。
\x治脐下冷撮痛,阴内冷如冰,延胡苦楝汤方\x
熟地(二钱) 川楝 延胡(各五分) 附子 肉桂(各七分) 炙甘草(一钱)
上都作一服,水四盏,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空心食前。
\x温中汤\x 治戊土已衰,不能运化,又加客寒,聚为满痛,散以辛热,佐以苦甘,
以淡泄之。气温胃和,痛自止矣。
浓朴(姜制,一两) 橘皮(去白,一两) 干姜(七钱) 甘草(炙) 草豆蔻 茯苓(去皮)
木香(各五钱)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煎一盏,去粗温服食前。
\x《局方》神保丸\x
全蝎 巴豆(各十个,取霜) 木香 胡椒(各二钱五分)
上为末,入巴豆研匀,汤化蒸饼丸如麻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七丸。此药大能宣通脏
腑,治诸积气为痛。



<目录>卷六\腹痛

<篇名>热痛

属性:热痛者,二便闭赤,喜冷恶热。经云∶热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
,故痛而闭不通也。宜寒宜下,勿遽补也。
\x《肘后》疗卒腹痛方\x
掘土作小坑,以水满中,搅取汁饮之瘥。
\x《统旨》清中汤\x
黄连 山栀(炒,各二钱) 陈皮 茯苓(各一钱半) 半夏(一钱,姜汤炮七次) 草豆蔻
仁(捶、研) 甘草(炙,各七分)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目录>卷六\腹痛

<篇名>冷热痛

属性:冷热痛者,经所谓寒气客于经脉之中,与炅气相搏则脉满,满则痛而不可按也。寒气稽
留,热气从上,则脉充大而血气乱,故痛甚不可按也。治之宜兼寒热而调之。
\x一方\x
草豆蔻(七分) 炒山栀(二钱)
上二味为末,以姜汁调粥丸服之。
\x苦楝丸\x 治奔豚小腹痛。
上三味,酒二升,煮尽为度,焙干细末之。每药末一两,入延胡索半两,全蝎一十八个
炒,丁香一十八粒,别为末和匀,酒糊丸梧子大。温酒下五十丸,空心服。



<目录>卷六\腹痛

<篇名>风痛

属性:风痛者,邪风内淫肠胃,与正气相搏而痛也。其症恶风脉弦,腹中奔响急痛。仲景所谓
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与小柴胡汤是也。
\x小柴胡汤\x
柴胡 黄芩 半夏 甘草(炙) 人参 干姜 大枣
水煎服。
按∶此方宜照仲景加减法,腹痛者去黄芩,加芍药。
\x《和剂》抽刀散\x
川白姜(五两,锉,入巴豆肉一钱一字同炒至豆黑去豆) 良姜(五两,入斑蝥二十五个
,同炒至蝥黑去蝥) 石菖蒲(五两半,不炒) 糯米(六两一钱,炒黄)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调下。
《仁斋直指》云∶有一田夫醉饱之余,露星取快,一枕天明。自此脾疼攻刺,百药罔
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