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目录>卷一\诸湿统论

<篇名>散湿之剂

属性:\x麻黄加术汤\x 《金匮》云∶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白术(四两) 杏仁(七
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汗。
按∶此治寒湿在表之剂也。寒固当汗,而湿在表者,亦非汗不解,故以麻黄散寒,以白
术除湿。取微汗者,汗大出,则湿反不去也。
\x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x 治风湿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
久伤取冷所致也。(方详《金匮》,兹不赘。)
\x羌活胜湿汤\x(东垣) 治湿气在表,脉浮,身重不能转侧,自汗,或额上多汗,此
羌活 独活(各一钱) 川芎 本 防风 炙草(各五分) 蔓荆子(三分)
如腰痛中冷沉沉然者,有寒湿也。加酒洗汉防己、附子各五分。
按∶此治风湿在腠理及关节之剂。吴鹤皋云∶无窍不入,惟风药为能,故凡关节之疾病
,非羌活、独活等不能致也。



<目录>卷一\诸湿统论

<篇名>渗利之剂

属性:\x五苓散\x 通治诸湿肿满,呕逆泄泻,痰饮湿疟,身痛身重。
猪苓 茯苓 白术 泽泻 桂
上为末,每服三钱,服后多饮热水,汗出愈。
\x肾着汤\x(《三因》) 治伤湿身重,腰冷,如坐水中。
干姜(炮) 茯苓(各四两) 甘草(炙) 白术(生用,各二两)
上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温服。
以上温利之剂,湿兼寒者宜之。
\x清热渗湿汤\x
黄柏(盐水炒,二钱) 黄连 茯苓 泽泻(各一钱) 苍术 白术(各一钱半)
上七味,水二蛊,煎至八分服。
此清渗之剂,湿而热者宜之。



<目录>卷一\诸湿统论

<篇名>下湿之剂

属性:\x舟车神佑丸\x 治水肿水胀,形气俱实者。
甘遂 芫花 大戟(各一两,并醋炒) 大黄(二两,酒浸) 青皮 陈皮 木香
槟榔(各半两) 黑牵牛(头末,四两) 轻粉(一钱) 取虫加芜荑(半两)
上为末,水丸,空心服。(治法服法详载《准绳・痰饮门》。)
\x青木香丸\x(方见疝症。)



<目录>卷一\诸湿统论

<篇名>上下分消之剂

属性:\x除湿汤\x(《百一》) 治伤湿,发热恶寒,身重自汗,骨节疼痛,小便闭,大便溏
,腰脚痹冷。皆因坐卧卑湿,或冒雨露,或着湿衣所致。
生白术 藿香叶 橘红 白茯苓(各一两) 炙甘草(七钱) 半夏曲(炒) 浓朴
(姜刺) 苍术(米泔浸,炒,各二两)
上 咀,每服四钱,姜七片,枣一枚,水煎食前温服。
\x升阳除湿汤\x 治伤湿,肿泻,肠鸣腹痛。
升麻 柴胡 羌活 防风 半夏 益智仁 神曲 泽泻(各五分) 麦 面
陈皮 猪苓 甘草(各三分) 苍术(一钱)
上作一服,生姜三片,枣二枚,水煎去滓,空心服。
东垣云∶虽有治湿必利小便之说,若湿从外来而入里,用渗利之剂以除之,是降之又降
竭其阳,而复益其阴也。故用升阳风药即瘥。大法云∶湿淫所胜,必助风以平之也。愚谓湿
病用风药者,是助升浮之气,以行沉滞之湿,非以风胜之之谓也。又湿在上在表者,多挟风
气,非汗不能去也,荆、防、羌、麻,祛风之品,岂能行湿之事哉。



<目录>卷一

<篇名>瘟疫大法

属性:瘟疫之病,近代诸家,多与温病同论,以其声称之同,与病形之似也。然而瘟疫者,天
地之
得理,则未必致死,亦必不传染多人,故其方法,宜应别论。且也岁运有太过不及之殊,天
时有恒雨恒 之异。是以疫疠之行,亦有表里寒温热湿之分,其可以一概论哉。约而言之,
计有三门。若其表里俱病,而盛于表者,则用东垣普济消毒之法。若其病不在表,又不在里
,而独行中道者,则用吴又可达原饮之法。若其表热既盛,里证复急,治表治里,救疗不及
者,则用陶尚文三黄石膏汤之法。此瘟疫入手法门也。亦有邪气独盛于表,而里无热症者,
则活人败毒散之治也。亦有寒湿独行,而病在肌皮胸膈者,则东坡圣散子之证也。合前三法
,共为五法。以余所见,则未有不兼里者;而有寒湿而无蓄热,亦十中未得其一二也。然而
,法不可不备,惟用之者得其当耳。因并录五方于下,以见瘟疫之端如此,其病稍久,或六
七日,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