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喜人之按之揉之也。肝气之弱。言着之心胸之间也。先欲饮热者。木
汲在水。喜其生已。热则能行。乐其散结。以此消息。病情斯得矣。故以旋复为君。
主结气胁下满。消胸上痰。而以葱通阳气也。使徒治肝气而不及血。似与所着
不宣。故取有色无质者。能入藏血之地而不着耳。
心中风者。翕翕发热。不能起。心中饥。食即呕吐。
〔补注〕心为君主。胞络卫焉。邪岂得以干之乎。然则心中风者。殆胞络受邪也。风
为阳邪。善行数变。而所伤在君火之地。两热相合。势必外蒸。伤寒言翕翕为温
热而不至于大热也。夫君火之官受困。则四肢自不能起。而蕴热于内。悬悬如
饥状。乃痰饮蓄聚上脘。初非胃虚也。食又何能下乎。是不至呕吐不止也。
心中寒者。其人苦病心。如啖蒜状。剧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譬如蛊注。其脉浮者。自吐乃愈。
〔补注〕心主散。寒入而火郁矣。郁则气既不舒。而津液聚为浊饮。故其苦病如啖
蒜者。正形容心中懊 不得舒坦。若为辛浊所伤也。至甚者。正以阴凝之邪。袭
于阳部。阻其升降。前后不通。亦犹胸痹之痛。彻背彻心。比如虫之蛊注。其状更
有甚于啖蒜者矣。其脉浮者。邪在上也。因高越之。使所结之饮上涌。则所受之
邪亦外出矣。盖吐中自有发散之义也。
心伤者。其人劳倦。即头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烦。发热。当脐跳。其脉弦。此为心脏伤所致也。
〔衍义〕内经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否则十二官危矣。形乃大
伤。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况所安之宅乎。仲景谓心伤者。心之神因七情所伤也。
盖神乃气之主帅。气乃神之从卒。懵乱则神迁。迁则脏真之气应之而乱。久则
衰。衰则心伤矣。心既伤而复加之劳役。脏之真阴不能持守其火。而火乱动。动
则上炎。其头目即发赤。脏真从火炎。不从下行。而阴独在下。故重。心虚则肾水
乘之。内作。心痛而烦。外作。经络之阴不得入与脏通。故发热。心脉络于小肠。火
气不行。伏鼓而动作。故当脐跳。仲景以弦脉为阴为虚。今见于心之阴脏。皆因心伤。所以得是脉也。
心死脏。浮之实如丸豆。按之益躁疾者死。
〔衍义〕内经心脉如钩。但钩无胃曰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又云。脉至坚
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乃死。心死脉不可一气言。心脏气来。象虽不一。阴阳
之道。未之或异。何也。心脉主夏。阳气盛极于阴始生之时。极而不能生阴者死。
阴极而反胜其阳者死。以阴静。往来候之而已。来者候其阳。去者候其阴。来盛
而去衰如钩。终乏雍容和缓气象。其能久而不死乎。和平之钩者。则前曲后居
之反也。所以如操带钩。无胃气故也。阴阳生化。从守其脏。若薏苡子短数而动。
又能无死乎。动如麻豆。殆与薏苡子象同。盖躁疾者。气脱亡阴也。故主死。
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
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
〔衍义〕神之所任物而不乱者。由气血维持而养之以静也。若气血衰少。则神失
所养而不宁。并神出入者谓之魂。守神之舍者谓之魄。神不宁则悲。悲则魂魄
不安矣。心与目内外相关。目开则神存于中而应事。目合则神散于外而妄行。
故畏合目。经云。阳盛则梦飞。阴盛则梦坠。今以虚不以盛。故梦远而不飞坠耳。
所言癫狂。非阴阳上下相并之病。乃独持心脏。分气血。阴阳相倾也。盖阴在内。
为阳之守。阳在外。为阴之卫。若阴气衰。阳气并于内。神亦入于阴。故癫。癫病者。
神与声皆闭藏而不发。若阳气衰。阴气并于外。神亦出于阳。故狂。狂病者。神与声皆散乱而妄动也。
脾中风者。翕翕发热。形如醉人。腹中烦重。皮目 而短气。
〔衍义〕风阳邪也。内应肝。在心脏者。尚有翕翕发热。况属脾土。是贼邪乎。故外掣
其皮。目 。内乱其意。如醉人。而腹中烦也。脾受贼邪。气力散解。故重而短气。
且内经脾风者。身体怠惰。四肢不欲动。当不止腹中烦重而已。
脾死脏。浮之大坚。按之如覆杯。洁洁状如摇者死。
〔衍义〕内经死脾脉至。脉来坚锐。如雀之啄。如鸟之距。状其独阴独阳而不柔和
也。如屋之漏状。其动止之不常也。如水之流。状其去之无节也。如弱而乍数乍
疏。状其进退无度也。今浮之大坚。非类鸟啄乎。按之如覆杯。非类鸟距乎。洁洁如摇者。非类屋漏与乍数乍疏乎。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x麻子仁丸方\x
麻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 大黄(一斤)
浓朴(一尺) 杏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