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非鲜。失治邪干
心主宫。犀滑翘丹元地觅。银花竹叶石菖同。本成内闭多昏昧。再入牛黄即奏功。
【廉勘】吴氏曰。暑邪直入心经。上蒙清窍则耳聋。乘于胞络则神昏。宜清心开闭
。紫雪、行军散最妙。其次至宝丹、牛黄丸等。最忌柴、葛。
湿温气分流连久。舌赤中黄燥刺干。咯血毋庸滋腻入。耳聋莫作少阳看。三焦并治
通茹杏。金汁银花膏滑寒。若得疹痧肌肉透。再清痰火养阴安。
【廉勘】吴氏曰。湿温症。初尚气分郁结。肺气不得宣畅。则酿成脓血。故咯血。
湿热上蒙清窍。则耳聋无闻。重则三焦俱病。变症百出。治当急清三焦。气分一松。则
疹痧得以外达。再议清火清痰。渐入养阴之品。以上七歌。统论舌色之红绛。辨症之温
暑湿温。
舌绛碎生黄白点。热淫湿 欲生疳。古名狐蜮皆同此。杂症伤寒仔细探。
【廉勘】吴氏曰。狐蜮。即牙疳下疳之古名也。皆属虫症。牙疳即蜮。上唇有疮。
虫食其脏。蚀唇则上唇内
生疮如粟。蚀齿则腐龈。甚则脱牙穿腮破唇。蚀肺则咳血唾血。心内懊 而痛。甚则失
音声哑。金匮统用甘草泻心汤。(清炙草、黄连、黄芩、干姜、半夏、人参、大枣。)
和胃杀虫。外吹珠黄十宝散。(滴乳石八分、苏薄荷儿茶各一钱二分、制川柏一钱、人
中白六分、化龙骨五分、梅冰四分、飞辰砂一分五厘、牛黄珠粉各一分。)不论走马
牙疳。穿牙疔毒。及骨槽风。初生小儿胎毒口疳。频吹皆妙。若黑腐。原方加真铜绿一
钱二分。
灯草灰六分。胡黄连三分。下疳即狐。下唇有疮。虫食其肛。蚀烂肛阴。咽干便脓
。如肠毒痔漏肛痈之类。《金匮》用赤小豆当归散。(赤小豆浸芽出三钱、当归钱半。
)排脓活血。外用苦参汤(苦参一两煎汤、乘热熏洗三次。)洗之。雄黄(雄黄末二钱
、筒瓦二枚合之、烧向肛熏之。)其症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不
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白乍黑。此皆虫扰之候也。以上一歌。论舌绛碎而有
黄白腐点。辨症之湿热蒸腐化虫。为狐为蜮之害人。
舌绛不鲜枯更痿。肾阴已涸救之难。紫而枯晦凋肝肾。红泽而光胃液干。
【廉勘】吴氏曰。舌形紫晦如猪肝色。绝无津液者为枯。舌形敛缩。伸不过齿者为
痿。此肝肾已败。不治。若舌色红泽而光。其色鲜明者。属胃阴干涸。犹可滋养胃阴。
甘凉纯静之品主之。如鲜生地、鲜石斛、蔗浆、梨汁之类。以上一歌。论舌紫枯痿。及
舌红润而光。辨症之不治可治。
苔形粉白四边红。疫入膜原势最雄。急用达原加引药。一兼黄黑下匆匆。
【廉勘】吴氏曰。凡时症初起。苔形粉白而浓。四边红绛者。此疫症也。邪在膜原
。其势最雄。顷刻传变。诊家不可轻视。吴又可用达原饮加引经表药。透之达之。如兼
太阳加羌活。阳明加葛根。少阳加柴胡。如舌变黄燥色。乃疫邪入胃。加大黄下之。如
变黑色。入里尤深。用承气加解毒药下之。疫势甚者。其舌一日三变。
由白变黄。由黄变黑。当速下之。
若见鲜红纯绛色。疫传胞络及营中。清邪解毒银犀妙。菖郁金黄温暑通。
【廉勘】吴氏曰。温疫一症。治分两途。但看舌苔白而黄。黄而黑者。疫邪自表入
里。汗之下之可也。如见舌苔鲜红绛色。此疫邪入于营分及胞络之间。汗下两禁。惟宜
清营解毒。逐秽开闭。如犀角、银花、菖蒲、郁金、西黄、金汁、人中黄之类。与温热
暑症。治法相通。
疹 色白松肌表。血热知丹犀莫迟。舌白荆防翘薄力。舌红切忌葛升医。
【廉勘】吴氏曰。疹 发于气分。其色淡红而白者。舌苔亦白。宜葛根、防风、蝉
蜕、荆芥、连翘、薄荷、牛蒡等。松肌达表。若见赤 丹疹。邪在营分血分。舌必绛赤
。宜犀角、连翘、鲜生地、人中黄、净银花等。透营解毒。大忌升、葛、足经之药。以
上三歌。统论舌色之红绛。及舌苔之兼白兼黄。辨疫症之分途。
凡属正虚苔嫩薄。淡红
微白补休迟。浓黄腻白邪中蕴。诊者须知清解宜。
【廉勘】吴氏曰。不拘伤寒杂症。正气虚者。其舌苔必娇嫩而薄。或淡红。或微白
。皆可投补。若见黄而白。浓而腻。总属内邪未清。不可遽进补药。以上一歌。总论舌
质之老嫩。及舌苔之黄白浓薄。辨症候虚实之要诀。统计吴氏三十二歌。最切时用。
予曾刊入于感证宝筏中。兹又重为增删。附录于此。以便学人记诵。近惟刘氏吉人。亦
多所发明。试为之节述其说曰。(二)白苔类总论。白苔有浓薄疏密之殊。其形似亦有浅
深间杂之异。有薄白如米饮敷舌者。此伤寒中寒之初候也。无表症者饮停膈上也。有白
滑如豆浆敷舌者。此伤寒中寒湿邪痰饮等病也。当以脉症分别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