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现症以明辨之。舌紫有表里实热症。无虚寒
症。虽有寒邪化火。温疫内发。酒食湿滞。误服温补之种种病因。总属肝脏络热症。若
淡紫中夹别色。则亦有虚寒症。惟舌见青色。多凶少吉。若青滑有薄苔者。多属寒中
肝脏。犹可用温药救治。妇人胎死腹中者。亦可用下药救疗。若纯青无苔而光者。脏
腑生气已绝。决死不治。若舌淡红而现蓝色纹。胃有寒食结滞者。尚可急投温补温通药
救之。此以舌色辨寒热虚实吉凶生死之总诀。
总而言之。察舌断症。初无男妇老少之殊。而观舌凭目。虽较手揣脉象为有据。尤
必检查病源。明辨现症。询其平素为阴脏。为阳脏。为平脏。始能随机应变。对症发药
。温凉补泻。无或偏畸。审慎于表里阴阳寒热虚实八字。鉴别
至当。庶几常变顺逆。乃有通经达权之妙用。若不将病源症候。一一明辨在先。遽谓舌
苔之征实。不比脉象之蹈虚。而以探试幸中之药品。妄事表彰。断定某药可治某舌。亦多
误人之弊。后之学人。必小心谨慎之。
【荣斋按】察舌为望诊当中一个有力的帮助,所以凡血液之变调(血热则舌红而边
有瘰,瘀热则绛而紫之类。)体液之盛衰(如荣润则津足,干枯则津乏,或枯萎如油腰
子之类。)皆有形可征;而苔垢又为消化器病变的最显著部分。章虚谷说∶“观舌质可
验其正之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热浅深。”此为观察舌与苔的大法。进一步说
∶如病属实者,其舌必坚敛而兼苍老,病属虚者,其舌必浮胖而兼娇嫩;以此为辨,则
为虚为实,是假是真,虽未参症切脉,而也可了解其大概。虚实既分,用药的补泻自有
定律。然虚实各有阴阳,舌质与舌色,也各有分别,例如∶阴虚阳盛者,舌必干;阳虚
阴盛者,舌必滑;阴虚阳盛而火旺者,其舌必干而燥;阳虚阴盛而火衰者,其舌必滑而
湿。如此分别,则为阴为阳,为虚为实,灼然可见。



<目录>第六章・伤寒脉舌

<篇名>第八节・察舌辨症歌

属性:(归安吴坤安先生撰。越医何廉臣增订。)
六淫感症有真传。临证先将舌法看。察色分经兼手足。营卫表里辨何难。
【廉勘】吴氏曰。凡诊伤寒。当先察舌苔形色。分别足经手经。在表在里。卫分营
分。再参脉症施治。此为辨症真传。
白肺绛心黄属胃。红胆灰黑主脾经。肾脏紫赤兼圆嫩。焦紫肝阳阴又青。
【廉勘】吴氏曰。凡临症。见舌无苔而润。或微白而薄。即是太阳表症。若黄苔阳
明里症。鲜红少阳胆火。灰黑太阴脾湿。绛主手少阴心经。紫赤属足少阴肾经。焦紫厥
阴阳邪。青滑厥阴阴邪。
表白里黄分汗下。绛营白卫治更歧。次将津液探消息。润泽无伤涩已亏。
【廉勘】吴氏曰。白苔主表。当汗。黄苔主里。当下。舌绛主营分之热。宜清。忌
表。舌白主卫分之邪。宜汗。忌清。再辨其舌之燥润。验其津液之存亡。不拘何色。但
以润泽为津液未伤。燥涩为津液已耗。最宜深察。
白为肺卫仍兼气。绛主心营血后看。白内兼黄多气热。边红中白肺津干。
【廉勘】吴氏曰。凡外邪之入。先到卫分。不解。然后入气分而营分。不解。然后
入血分。白内兼黄。仍属气分之热。不可早用清营药。白苔兼红。乃温邪犯肺。灼伤肺
津。不可辛温过表。只须轻清凉散。此即叶氏所谓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
汗之。到气始可清气。乍入营分。犹可透营泄热。转出气分而解。至入于血。就恐耗血
动血。直须凉血清火是也。
白黄气分留连久。尚冀战汗透重关。舌绛仍兼黄白色。透营
泄卫两和间。
【廉勘】吴氏曰。凡舌苔白中带黄。日数虽多。尚在气分留连。可冀战汗而解。若
舌红绛仍带黄白等色。是邪在营卫之间。当用犀羚以清透营热。葱豉荷翘以辛散卫分。
两解以和之可也。以上三歌。总论舌苔之白黄红绛。邪之在表在里。卫分营分。此为
叶氏独得之心法。吴鞠通、王孟英、林佩琴、石芾南。悉遵此以辨症。窃思卫行脉外而
主气。营行脉中而主血。凡全体手足六经。奇经八脉。十五大络。一身孙络。贯乎脏腑
之内。运乎躯壳之中。连续贯通。为之道路以传变周流者。皆卫与营气与血之作用也。
故外邪之入。无不先到营卫。亦无不先伤气血。必营卫气血之功用失。而后脏腑之体质
乃伤。此必然之理。叶先生以此辨症。真独出心裁。活法推求之捷诀矣。
白而薄润风寒重。温散何妨液不干。燥薄白苔津已少。只宜凉解肺家安。
【廉勘】吴氏曰。此辨风寒与风热治法不同。凡风寒初入太阳经。舌多无苔。或
生苔白润而薄。此津液不亏。可从足经用辛温药。轻如羌、防、苏叶。重如麻黄、桂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