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寻之良久。乃复强起曰代。若
暴损气血。元气不续者可治。痛脉时见代。娠妇亦有代脉。必在三月余。不则一脏绝。他脏代至。故曰代必死。
若轻诊即见。重按如欲绝。有而若无者曰微。阴也。是劳极诸虚之候。浮微阳不足。沉微阴不足。曾经汗吐下后见之。
为阴阳将自和欲愈之脉。 软极曰弱。萎弱不振。类濡而沉。阴也。气虚则脉弱。阳陷入阴之象。寸弱阳虚。
尺弱阴虚。关弱胃虚。病后老人见之顺。平人少年见之逆。



<目录>

<篇名>五・辨数脉所统有二

属性:(疾促统于数)
数。阳火也。一呼一吸。脉逾五至曰数。是阳热太过之脉。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寸口数实
肺痈。数虚肺痿。数而坚如银钗之股。曰蛊毒。 数之甚为疾。 脉来数时一止。而复来者曰促。促者阳脉之极盛。
阳盛而阴不能和。气血痰饮食五者。一有留滞。则脉必见止而为促。促非恶脉。然渐退则生。进则死。



<目录>

<篇名>六・辨滑脉所统有一

属性:(动统于滑)
滑。阳水也。然非独阳。乃纯阳正阴和合交结。不能独取而成滑。阴随阳化曰热化。故其症为热。实形则往来流利。
如珠走盘。而中有力。大抵血盛则脉滑。故肾脉宜于滑而收敛。脉形清者。为血有余。三五不调。脉形浊者。为
血滞。为痰。浮滑风痰。沉滑食痰兼气。滑数痰火。滑短宿食。寸滑阳实。胸中塞满吐逆。关滑气满食即吐。尺滑蓄血。
妇人尺滑有断绝。为经闭。和滑为孕。举之无寻之有。无头无尾。状如大豆。厥厥动摇。不离其处者曰动。动
随虚见阳也。阴虚阳战于内。动脉即现。多于关部见之。主痛主泄痢。见于寸为阳。阳动为惊为汗。见于尺为阴。阴动
则发热形冷。



<目录>

<篇名>七・辨涩脉

属性:涩。阴金也。如雨沾沙。如刀刮竹。往来极难曰涩。涩为气有余。气盈则血少。荣卫不相随。故脉来蹇滞。肺则宜
此。病之所主。复中气结。内则血痹痛。外则中雾露毒。浮涩表恶寒。沉涩里燥涸。寸涩液不足。关涩血不足。尺涩精
不足。必艰于嗣。又女人有孕。为胎痛不安。或胎漏。无胎为败血。



<目录>

<篇名>八・辨肺大肠脉

属性:手太阴肺经。为一身之华盖。统十二经。十五络。五脏六腑之死生吉凶。皆于此决。盖肺居脏腑最上。脏腑之气。
无不上熏乎肺也。以其位高。辅君主行荣卫。故曰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居右手寸口。与手阳明大肠为表里。肺
脏大肠腑。言其体。属西方辛金。言其用。肺主气。多言则伤气。咳嗽由此而作。肺又藏魄。并精出入谓之魄。精气之

佐也。其窍通于鼻。肺和则鼻知香臭。言其性情之杂着。肺主声。自入为哭。其传于五脏者。亦各自有声。其
为各脏所传者。心主臭。入肺为腥。脾主味。入肺为辛。肝主色。入肺为白。肾主液。入肺为涕。其为六淫所中。肺宜
温润。燥则病。寒亦病。其为七情亦害。忧或悲。则魄户不闭。金气郁塞。心火乘之。其有不内外因而病者。叫呼损
气。则伤肺也。脉起于中焦中焦者。中脘也。在脐上四寸。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胃口有上下。上口在脐上五寸
上脘穴分。下口在脐上四寸下脘穴分。膈,隔也。人心下有膈膜。前齐鸠尾。后齐十一椎。周遭着脊。所以遮隔
浊气。不使上熏心肺。肺脉贯膈。布胸中。故病为咳。为上气。为喘。为渴。为烦心。为胸满。从膈属肺。从肺系横出
腋下。下循 内。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肺系喉咙也。故肺病缺盆痛甚。臂
下胁上曰腋。膊下对腋处曰 。 尽处为肘。肘以下为臂。臂以下为脘廉隅也。鱼谓掌骨之前。大指本节之后。肥肉隆
起处。统为之鱼。故肺病为 臂内前廉痛。为掌中热。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诊脉如三菽。
重浮于三菽者。大肠脉也。按之于皮毛相得曰浮。稍稍加力。脉道不利为涩。又稍加力。不及本位曰短。此其平脉。若
鼓急病太过。萧索病不及。洪大则金受火克。谓之贼邪。主中风气壅。鼻燥痫疾。芤亦属火。主积血在胸。气
伤而血凝也。弦则金不足而火乘之。是为微邪。主大肠结。气急膈中疼痛。紧则头痛。缓漫乃脾邪所致为虚邪。主风湿。
沉濡而滑。则肾邪相干为实邪。有寒有风有痰。沉细病在骨。主骨蒸。单沉主气胀。又胸中留滞化为痰。
单滑痰塞气壅。作呕逆。单濡主气乏冷胀。又有正邪。浮本肺脉。然浮濡而实。谓之阳结。肺络循咽。大肠为腑。咽门
燥。大肠结皆坐此。浮甚或三部俱浮。恶寒壮热。热能伤气。气伤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