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脉起于季胁,围身一周,如束带然。越人曰∶“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溶溶,
缓纵之貌。)《明堂》曰∶“女人少腹痛,里急螈 ,月事不调,赤白带下。”杨氏曰∶“带脉总束诸脉,
使不妄行,如人束带而前垂。此脉若固,则无带下漏经之症矣。”(螈音炽, 音纵。)
\x阴维脉\x 尺外斜上至寸。
【按】阴维脉起于诸阴之交,发于内踝上五寸,循股,入小腹,循胁上胸,至顶前而终。叔和云∶“苦癫
痫僵仆失音,肌肉痹痒,汗出恶风,身洗洗然也。”又曰∶“阴维脉沉大而实,主胸中痛,胁下满,心痛。脉如
贯珠者,男子胁下实,腰中痛,女子阴中痛,如有疮。”(内踝上五寸筑宾穴也。)
\x阳维脉\x 尺内斜上至寸。
【按】阳维脉起于诸阳之会,发于足外踝下一寸五分,循膝,上髀厌,抵少腹,循头入耳,至本神而止。
叔和曰∶“苦肌肉痹痒,皮肤痛,下部不仁,汗出而寒,颠仆羊鸣,手足相引,甚者不能言。”洁古曰∶“卫为
阳,主表。阳维受邪,为病在表,故作寒热。营为阴,主里。阴维受邪,为病在里,故苦心痛。阴阳相维,
则营卫和谐;营卫不谐,则怅然失志,不能自收持矣。”(髀音皮。外踝下一寸五分申脉穴。)
李时珍曰∶“人身有经脉络脉,直行曰经,旁行曰络。经凡十二,手之三阴三阳,足之三阴三阳是也。
络凡十五,乃十二经各有一别络,而脾又有一大络,并任督二络,为十五也。共
二十七气,相随上下,如泉之流,不得休息。阴脉营于五脏,阳脉营于六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其流溢
之气,入于奇经,转相灌溉。奇经之八脉,不拘制于十二正经,无表里配合,故谓之奇。盖正经犹沟渠,
奇经犹河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故秦越人比之天雨沟渠溢满,滂沛河泽,此《灵》《素》未发
之旨也。”(凡经十二,每经各有一别络,而脾又有一大络,并任督二络,共二十七气。)又曰∶“阳维起于诸阳之
会,由外踝而上行于卫分;阴维起于诸阴之交,由内踝而上行于营分,所以为一身之纲维也。阳跷起于跟中,
循外踝上行于身之左右;阴跷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于身之左右,所以使机关之跷捷也。督脉起于会阴,循背
而行于身之后,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阴脉之承任,故曰阴
脉之海。冲脉起于会阴,夹脐而行,直冲于上,为诸脉之冲要,故曰十二经脉之海。带脉则横围于腰,状
如束带,所以总约诸脉者也。是故阳维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以乾坤言也。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
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以东西言也。督脉主身后之阳,任冲主身前之阴,以南
北言也。带脉横束诸脉,以六合言也。故医而知此八脉,则十二经十五络之大旨得矣。”



<目录>

<篇名>卷二

属性:叔和《脉经》止论二十四种,若夫长短二脉,缺而不载;牢革二脉,混而不分;更有七至名极,即为疾
脉,是指下恒见者,又何可废乎?共得二十八脉,缕析而详为之辨,稍挟疑溷者,悉简其讹,从来晦蚀之
义,今始得而昭明;然皆考据典章,衷极理要,终不敢以凭臆之说,罔乱千秋也。



<目录>卷二

<篇名>浮脉(阳)

属性:\x体象\x 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x主病\x 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
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部得之,下焦风热;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x兼脉\x 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
风热,浮缓风湿。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按】浮之为义,如木之浮水面也。浮脉法天,轻清在上之象,在卦为干,在时为秋,在人为肺。
《素问》曰∶“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旁虚,此为太过,病在外。其气来毛而微,此为不及,病在中。”
又曰∶“太过则气逆
而痛,不及则喘,少气而咳,上气见血。”又曰∶“肺脉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肺脉不上不下,
如循鸡羽,曰肺病。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王叔和云∶“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最合
浮脉之义。黎氏以为如捻葱叶,则溷于芤脉矣。崔氏云∶“有表无里,有上无下”,则脱然
无根,又溷于散脉矣。伪诀云∶“寻之如太过”,是中候盛满,与浮之名义有何干涉乎?须知浮而盛大为洪,
浮而软大为虚,浮而柔细为濡,浮而无根为散,浮而弦芤为革,浮而中空为芤,毫厘疑似之间,相去便已千里,
可不细心体认哉!寸关尺俱浮,直上直下,或癫或痫,腰背强痛,不可俯仰,此督脉为